不同播种方式对稻茬晚播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顾大路

作者: 顾大路;杜小凤;杨文飞;文廷刚;贾艳艳;钱新民;孙爱侠;施洪泉;高怀中;王伟中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栽培方式;稻茬小麦;农艺性状;产量

期刊名称: 江西农业学报

ISSN: 1001-8581

年卷期: 2020 年 32 卷 008 期

页码: 16-22

摘要: 为了研究在阴雨天气影响下,稻茬晚播小麦不同播种方式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罗麦10号为研究对象,研究在稻茬小麦晚播情况下不同播种方式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零共生小麦在播种期提前19 d情况下,全生育期增加17~19 d,成熟期提前1~2 d,有效穗数增加2.1%~4.6%,穗实粒数增加1.8~7.2粒,千粒重增加1.4~1.9 g,产量增加7.2~27.1 kg/667 m2,同时对稻茬晚播小麦的茎秆性状也有显著的影响.在水稻迟收又遇到连阴雨天气的情况下,选择零共生套播种方式可以使小麦生育期和产量得到保障.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不同播种方式和肥料运筹对稻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杜小凤,顾大路,杨文飞,文廷刚,贾艳艳,徐建明,刘廷武,李正鹏,王伟中. 2021

[2]栽培方式对平凉山药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吕军峰,周锁奎,侯慧芝,周广业,李喜娥. 2009

[3]不同栽培方式对芝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王瑾,周立杰,李玉荣,程增书,陈四龙,田立荣,张朋娟. 2011

[4]黄淮地区稻茬小麦超高产群体特征研究. 卢百关,杜永,李筠,王宝祥,周振玲,孙中伟,杨波,秦德荣,徐大勇. 2015

[5]不同机械耕播方式对稻茬小麦产量形成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薛亚光,石吕,韩笑,魏亚凤,石晓旭,杨美英,刘建. 2021

[6]机械耕作和播种方式对稻茬小麦光合生产和产量的影响. 李福建,徐东忆,吴鹏,乐韬,朱敏,李春燕,朱新开,杨四军,丁锦峰,郭文善. 2021

[7]稻秸还田与播后镇压对稻茬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顾克军,张斯梅,顾东祥,张传辉,石祖梁,许博,杨四军. 2015

[8]稻秸还田与播种方式影响小麦出苗及产量的大田试验研究(英文). 张斯梅,顾克军,樊平声,许博,张传辉,顾东祥,张恒敢,于建光,杨四军. 2017

[9]湖北省稻茬麦区秸秆还田替代钾肥效果. 邹娟,高春保,董凡,朱展望,刘易科,佟汉文,陈泠,张宇庆. 2016

[10]襄州区稻茬小麦不同播种量对产量影响. 郭光理,饶秋月,杨莉,徐东,李志全,周平,朱展望,高春保. 2015

[11]中国美味蘑菇‘申美1号’不同栽培方式比较试验. 徐珍,杨慧,张美彦,章炉军,宋春艳,王瑞娟,谭琦,尚晓冬. 2023

[12]不同栽培方式对秋繁花生土壤温度和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王建国,刘登望,李林,张昊,何翔,万书波,郭峰,李雨晴. 2018

[13]不同栽培方式下光敏型高丹草主要农艺性状与产草量相关性的因子分析. 王斐,何振富,贺春贵. 2018

[14]不同栽培方式下“甬优8号”的产量表现与干物质积累特征. 王文青,王冬明,顾俊荣. 2017

[15]不同栽培方式下水稻产量相关性状及经济效益对比研究. 吴健强,朱速松,张大双,彭强,江学海. 2015

[16]油研10号不同栽培方式的产量与经济效益比较. 任廷波,赵继献. 2008

[17]白浆土地区不同栽培方式对土壤物理性质和大豆生育性状的影响. 鹿树森,周宝库,马星竹,魏丹,赵清国,高中超,陈雪丽,杨军. 2011

[18]不同栽培方式下樱桃番茄基质栽培试验及效益分析. 冯海萍,曲继松,郭文忠,胡凤娇,吕志涛,李晓风. 2010

[19]不同栽培方式对双季稻株两优4024与H优159产量形成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敬礼恒,李蓉,何川,洪珊,邓化冰. 2014

[20]紫苏不同种植方式的产量及经济效益分析. 田世刚,陈俊锟,沈奇,王仙萍,郭平.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