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质资源醇溶蛋白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崔永霞

作者: 崔永霞;张海萍;任元;张丛卓;田怀东;雷柴卫;张效梅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种质资源;醇溶蛋白;电泳图谱;聚类分析

期刊名称: 作物研究

ISSN: 1001-5280

年卷期: 2012 年 26 卷 01 期

页码: 11-15

摘要: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蛋白质电泳图谱技术已成为生物多样性研究和材料鉴别的重要手段。本实验对现有的150份特种玉米种质资源,利用SDS-PAGE电泳技术,获得玉米醇溶蛋白的不同电泳谱带(γ、α1、α2、β醇溶谷蛋白组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分子量的高低不同,电泳条带数目不同及相对表达量不同;(2)利用等电聚焦(IEF)电泳法分析了材料间分子量相近而等电点不同的蛋白质组分,共检测到材料内和材料间13条不同的差异带和特殊带;(3)对其电泳谱带进行聚类分析,将全部供试材料分为6大类,获得了多样的玉米醇溶谷蛋白资源,解析了玉米种质资源种子醇溶谷蛋白的表型特征,揭示了其生化性状的多样性。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贵州21份玉米优质种质资源的SSR标记分析. 朱英,陶刚,黄永会,刘永翔,祝云芳,刘作易. 2011

[2]山地环境下大豆耐荫种质资源的筛选. 谭春燕,杨文钰,陈佳琴,杨春杰,朱星陶,王凯. 2021

[3]四川省常用玉米自交系“棒三叶”农艺性状聚类分析. 唐海涛,张彪,康继伟,叶国成,李远春. 2007

[4]贵州21份玉米优质种质资源的SSR标记分析(英文). 朱英,陶刚,黄永会,刘永翔,祝云芳,刘作易. 2013

[5]玉米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鉴定与综合评价. 毛俊莹,杨光,陶猛,李桂伟,张鹍,赵文博,张静华. 2024

[6]川西北高原野生垂穗披碱草醇溶蛋白遗传特性研究. 张建波,白史且,张新全,马啸,鄢家俊. 2008

[7]黑粒小麦醇溶蛋白指纹图谱及其遗传分析(英文). 白云凤,侯变英,孙善澄,孙玉,裴自友,阎贵云. 2002

[8]醇溶蛋白电泳技术在小麦品种聚类分析中的应用. 杨娜,王卫东,席吉龙,王克功. 2016

[9]野生垂穗鹅观草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研究. 肖海峻,徐柱,李临航,马玉宝. 2007

[10]燕麦种质资源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研究. 齐冰洁,刘景辉,高聚林,张智勇,王海燕,焦伟红. 2010

[11]小麦种质资源醇溶蛋白指纹图谱数据库的初步建立及应用. 刘华,王宇生,张辉,曹永生,周荣华,贾继增. 1999

[12]基于醇溶蛋白的20份小麦种质遗传完整性分析. 任守杰,张志娥,陈晓玲,王建华,卢新雄. 2006

[13]玉米shrunken2突变体中醇溶蛋白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韩小花,晋玉宽,周波,刘康,廖勇,范艳萍,田雯,王振华. 2024

[14]玉米品质基因聚合对子粒氨基酸组分及醇溶蛋白的影响. 韩小花,岳润清,郭书磊,燕树锋,卢彩霞,范艳萍,陈娜娜,刘璐,傅晓雷,池海锋,铁双贵. 2018

[15]糯玉米和普通玉米籽粒蛋白差异分析. 陈华峰,刘颖,袁月,张晓,张家宁,刘丹. 2024

[16]郑58/opaque2近等基因系中opaque2基因突变位点分析与高效分子标记开发. 韩小花,鲁晓民,周波,魏良明,王延召,张前进,朱卫红,魏昕,郭书磊,刘康,郭金生,王振华,张新. 2019

[17]玉米opaque2突变体子粒表型及营养成分分析. 张东民,朱慧,周昱婕,韩洁楠,李明顺. 2020

[18]玉主花粉超低湿保存后的同工酶和醇溶蛋白图谱分析. 石思信,张志娥. 1997

[19]鸭血浆蛋白(酶)多态性电泳图谱及其与数量性状的关系. 林余秋,王林全,曾凡同,邱祥聘. 1996

[20]球壳孢目真菌同工酶电泳研究 Ⅱ.Ascochyta等八属代表种的分析. 刘伟成,吕国忠,周永力,梁景颐,孙军德,白金铠. 200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