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南瓜自交后代果型特征及其遗传分离特点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彭晨

作者: 彭晨;韦金河;张俊;孟力力;闻婧;李倩中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观赏南瓜;自交系;果型;遗传分离

期刊名称: 南方农业学报

ISSN: 2095-1191

年卷期: 2012 年 43 卷 10 期

页码: 1518-1524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目的】掌握观赏南瓜种质资源特点和杂交后代的分离规律,为指导观赏南瓜的育种提供参考。【方法】比较8种观赏南瓜二代自交系(S2)果实的形状、果型指数、颜色及茸毛特点4个性状,计算4个性状的平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结果】从形状看,S2代变异系数最高的是疙瘩,最低为椪柑,F1代最高的是金童,最低为小鸭;从颜色看,S2代变异系数最高的是小鸭,最低为金童,F1代最高的是鸳鸯梨,最低为金星;果型指数S2代变异系数最高的是玉女,最低为椪柑,F1代最高为玉女,最低为龙凤飘;茸毛S2代变异系数最高的是小鸭,最低为金星,F1代最高的是小鸭,最低为椪柑。8种观赏南瓜S2代自交系子实体4个性状中果型指数的变异系数最大,达到70.37%,其次为形状(57.82%)、颜色(54.24%)、茸毛(40.56%)。F1代子实体也以果型指数变异系数最大,为54.61%,其次为颜色(53.15%)、形状(53.15%)、茸毛(30.84%)。【结论】不同形状的观赏南瓜在自交分离时呈现不同的遗传特点,子实体越是形状规则、表面光滑、颜色单一的组合,其后代分离程度就越低,变异系数也越小;越是形状不规则、表面凹凸不平、子实体颜色多样,其后代分离就越广泛。

分类号: S642.1

  • 相关文献

[1]稻瘟病菌八个组合后代菌株对楚粳3号的致病性遗传分析. 李成云,李进斌,周晓罡,陈艳. 2002

[2]浅谈观赏南瓜类型及栽培管理技术. 运洁,闻赛男,肖瑜,李素文,黄亚杰. 2021

[3]不同果型益智果实挥发油GC-MS分析. 晏小霞,邱燕连,王茂媛,王清隆,王祝年. 2020

[4]不同果型彩色花生的干物质积累动态. 许博,顾克军,杨四军,张恒敢,张斯梅. 2010

[5]微型观赏南瓜 日光温室栽培技术. 王萍. 2002

[6]不同果型和果肉厚度对辣椒耐贮运性的研究. 张竹青,陈文超,邹学校. 2013

[7]观赏南瓜新品种及其栽培技术. 邓旭. 2002

[8]玉米自交系性状的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 印志同,邓德祥,胡加如,薛林,陈国清,陆虎华. 2005

[9]部分高油玉米自交系产量性状配合力分析. 马延华,金益,孙德全,李绥艳,林红,潘丽艳. 2009

[10]韭菜杂交种-阜丰一号. 王德生. 1999

[11]玉米自交系幼胚愈伤组织形成能力的比较评价. 贾利欣,贾利敏,赵瑞霞,牛素清. 2006

[12]玉米自交系414配合力及杂优模式分析. 薛林,印志同,胡加如,陈国清,陆虎华. 2006

[13]广适高产玉米杂交种金玉506穗部性状改良效应. 郭向阳,兰琴英,王安贵,祝云芳,刘鹏飞,陈泽辉. 2017

[14]玉米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分析. 李波,许晶,刘虹,李素玲. 2014

[15]几个玉米自交系材料的配合力分析. 王瑞莲,王永行,韩凤英,康洪彪,杨毅成,许有刚,武悦. 2015

[16]茄子新品种-辽茄1号. 王德生. 1999

[17]导入热带种质充成高配合力玉米自交系京404. 孙伯陶. 1997

[18]应用同工酶鉴定玉自交系,杂交种纯度技术的研究. 赵久然,李举怀. 1996

[19]花粉管通道法在玉米转基因育种中的应用. 李向龙,张力全,张晓东. 2010

[20]Suwan种质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分析. 沈建华,任洪,徐如宏,王春梅.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