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萎凋处理对"云抗10号"红茶香气成分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孙云南

作者: 孙云南;许燕;夏丽飞;宋维希;蒋会兵;杨毅坚;孙承冕;陈林波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云抗10号;红茶;香气成分

期刊名称: 西南农业学报

ISSN: 1001-4829

年卷期: 2019 年 32 卷 005 期

页码: 1039-104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为充分利用、发挥云抗10号茶树品种资源优势及生产出高品质的红茶产品.[方法]通过对云抗10号鲜叶采用不同的鲜叶加工处理过程,利用感官审评比较和顶空微萃取结合GC-MS对3种处理的云抗10号红茶香气成分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经不同处理的云抗10号红茶香气品质得到明显的改善.处理1与传统工艺相比有29种香气成分相对含量减少1160.19%;有20种香气成分相对含量增加1353.19%;增加比减少的相对含量多193%.处理2与传统工艺相比有24种香气成分相对含量减少751.61%;有25种香气成分相对含量增加1660.86%,增加比减少的相对含量多909.25%.[结论]通过调温调湿萎凋、做青/摇青萎凋等处理过程,云抗10号红茶中主体香气组成没有改变,但对相对含量有明显的影响.

分类号: S571

  • 相关文献

[1]不同萎凋处理对“云抗10号”红茶香气成分的影响. . 2019

[2]不同加工工艺对云抗10号红茶品质的影响. 马伟,夏丽飞,宋维希,蔡丽,杨毅坚,李梅,杨方慧,陈林波. 2017

[3]云抗10号与肯尼亚6/8的红碎茶香气成分比较研究. 杨盛美,唐一春,孙雪梅,李惠,李友勇. 2013

[4]茶树鲜叶采前诱导和采后加工对类胡萝卜素及其衍生香气的影响. 施江,王佳童,彭群华,吕海鹏,Susanne Baldermann,林智. 2023

[5]黔茶1号试制红茶、绿茶和黄茶的品质研究. 沈强,张小琴,罗金龙,杨肖委,刘晓霞,周良书,郑文佳. 2023

[6]贺州市8种红茶香气成分分析. 郑凤锦,董文斌,吴彩谦,林波,徐绍山. 2018

[7]不同季节黄观音红茶香气成分分析. 罗莲凤,赵云雄,刘汉焱,冯红钰,王云仙. 2022

[8]湖南三种花香型特色工夫红茶主要香气成分分析. 粟本文,黄怀生,钟兴刚,黎娜,邓传建,徐仲溪. 2022

[9]基于HS-SPME-GC-MS和OAV分析黄山地区不同茶树品种红茶香气的差异. 杨霁虹,周汉琛,刘亚芹,王辉,黄建琴,雷攀登. 2022

[10]茶树新品系80-53-34制作工夫红茶香气分析. 雷雨,郑鹏程,段继华,黄飞毅,董丽娟,李赛君,龚自明. 2016

[11]基于代谢组学的‘云抗10号’晒青茶加工过程代谢物变化. 戴宇樵,吕才有,何鲁南,易超,刘学艳,黄雯,陈加敏. 2020

[12]茶树'云抗10号'全基因组SSR信息分析及4CL基因引物开发. 彭靖茹,檀业维,黄寿辉,温立香,张芬,冯春梅,李嫄. 2020

[13]云抗10号茶园机采适期研究. 肖星,殷丽琼,夏锐,孙云南,罗琼仙,夏丽飞,梁名志,刘德和. 2015

[14]云抗10号加工普洱茶工艺优化. 杨方慧,仝佳音,张艳梅,孙云南,汤海昆,夏丽飞. 2022

[15]国家级茶树良种云抗10号在云南省的应用及推广. 田易萍,徐丕忠,朱兴正. 2011

[16]云抗10号茶树不同修剪高度对茶叶产量的影响. 何青元,罗琼仙. 2009

[17]加工工艺对红茶主要生化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 王贵芳,陈荣冰. 2008

[18]色差法监测红茶发酵适度技术. 赵飞,马圣洲,吴琴燕,姚克兵,庄义庆. 2017

[19]茶黄素及其母体化学合成的相关研究. 雷志伟,郭灿,郑文莉. 2016

[20]通氧时间对红茶发酵汤色的影响. 潘科,冯林,沈强,申东.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