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育种与栽培技术研究新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邹剑秋

作者: 邹剑秋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高粱;甜高粱;淀粉;株高;遗传效应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20 年 014 期

页码: 2769-277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高粱以其优异的耐逆性,广泛的适应性,在国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随着农业生产逐渐走向专用化、机械化,高粱研究也产生了许多新成果.本期《中国农业科学》发表的6篇文章,从高粱的遗传选育理论、育种手段、营养品质特性及栽培生理基础等多方面介绍了近年来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的高粱研究进展,以期对中国高粱产业发展有所助益.

分类号: S514

  • 相关文献

[1]优异高粱雄性不育系01-26A的组配降秆效应及其分子机理. 邹剑秋,王艳秋,李金红,朱凯. 2020

[2]粳不籼恢亚种间杂交稻株高与节间性状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分析(英文). 林建荣,宋昕蔚,吴明国. 2012

[3]OsGA20ox2不同长度RNAi片段对水稻株高等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 王坚,赵开军,乔枫,杨生龙. 2012

[4]粳不籼恢亚种间杂交稻株高与节间性状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分析(英文). 林建荣,宋昕蔚,吴明国. 2012

[5]温带和亚热带血缘甜玉米株高和穗位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韩福光,郑锦荣. 2013

[6]OsGA200x2不同长度RNAi片段对水稻株高等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 王坚,赵开军,乔枫,杨生龙. 2012

[7]不同高粱F2群体的株型相关性状的遗传分析. 张旷野,王佳旭,柯福来,张飞,朱凯,李志华,段有厚,邹剑秋,王艳秋. 2022

[8]高粱矮化基因Dw3/dw3对株高及其它农艺性状的影响. 王平,丛玲,朱振兴,张丽霞,张曦. 2019

[9]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高粱株高、茎粗的影响. 孔凡信,刘志,赵术伟,辛宗绪. 2015

[10]高粱骨干系株高基因Dw1、Dw2、Dw3检测与评价. 吴晗,张旷野,邹剑秋,朱凯,张飞,卢峰,马作斌,段有厚. 2023

[11]普通高粱与甜高粱杂交组合株高、糖度的主基因多基因模型遗传效应分析. 管延安,张华文,樊庆琪,杨延兵,秦岭,王海莲,王洪刚. 2012

[12]贵州优质酒用高粱Waxy基因的鉴定分析. 李祥栋,张明生,王洋,任明见,高翔. 2014

[13]3种高粱品种淀粉特性和酿造黄酒的风味品质分析. 王志伟,闫凤霞,徐嘉良,柳青山,任清. 2019

[14]不同品种高粱的加工特性与利用研究. 段冰,杨玲,郭旭凯,郭睿,邵强,温贤将. 2020

[15]响应面优化碱法提取高粱淀粉的工艺. 段冰,杨玲,郭睿,郭旭凯,邵强,温贤将. 2020

[16]高淀粉高配合力糯质高粱雄性不育系45A的创制与应用(英文). 丁国祥,赵甘霖,陈国民,倪先林,刘天朋. 2015

[17]不同高粱品系的淀粉糊化特征. 周福平,柳青山,张晓娟,张一中,邵强,张春来. 2014

[18]不同高梁品系的淀粉糊化特征. 周福平,柳青山,张晓娟,张一中,邵强,张春来. 2014

[19]高粱淀粉遗传初探. 李爱军,史红梅,李作一. 2011

[20]高淀粉高粱种质筛选及其研究利用. 程庆军,张福耀,赵威军,常玉卉,田承华,高海燕,高鹏,张桂香.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