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中晚熟区玉米品种的评价体系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海

作者: 刘海;李作一;田森林;段宏凯;郑丽萍;王艳娟;李爱军;李卫东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中晚熟区;玉米品种;评价体系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18 年 36 期

页码: 13-17

摘要: 为山西中晚熟玉米种植区农户选择合适的种植玉米品种及辨别不同玉米品种提供科学数据支撑。采用7种当地主推品种进行随机区组设计,宽行密植栽培技术,收获后考种测量穗部性状及产量。研究结果表明:(1)市场上推广的各品种的产量未达显著性差异水平,但各品种的百粒重、穗行数、轴粗、穗粗及穗长的差异性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参加试验的各品种的控制百粒重、穗行数、轴粗、穗粗及穗长的基因有差异。但其中有些品种之间的差异却未达显著水平,反映出有些品种中控制百粒重、穗行数、轴粗、穗粗及穗长的基因遗传背景有某种联系;(2)而各品种的某些性状在不同小区中表现差异较大,反映出该品种的这些性状在该地区的抗逆性较差;(3)评价品种时应综合考虑各指标,因此今后建立一套评价品种穗部性状的综合体系对指导今后育方向有重要意义。‘先玉335’的综合性状在这些品种中为最优。且有些性状的表现反映出这些品种的遗传背景相近,说明中国玉米遗传资源狭窄,因此今后在玉米育种过程中应在遗传资源的拓展、抗逆性的提高及适应机械化收获等方面进一步进行深入研究探索。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山西省中晚熟玉米种植区不同品种穗部性状差异分析. 李作一,段宏凯,田森林,郑丽萍,刘海,王艳娟,李爱军. 2018

[2]2005—2015年西北春谷中晚熟区谷子育成品种评价. 张艾英,郭二虎,刁现民,范惠萍,李瑜辉,王丽霞,郭红亮,程丽萍,吴引生. 2017

[3]我国渔业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研究. 关锐捷,刘大安. 1995

[4]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探讨. 王伟安,夏海英. 2008

[5]科研院所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 姜夕泉,孙苏阳. 2005

[6]农业科技进步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其在贵州农业的应用初探. 张建. 2010

[7]区域层次现代农业评价体系构建与测度研究简. 陈志峰,曾玉荣,郑百龙,许文兴. 2016

[8]农业科技竞争力研究进展——基于文献综述的视角. 郑丹,徐海峰,杜鹍,徐世艳. 2012

[9]农业科研项目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研究. . 2019

[10]省级农科院建立所处级干部政绩评价体系的探索与思考. 潘工政. 2005

[11]滩涂围垦的生态评价——以浙江省上虞市沥海滩涂围垦为例. 金周益,唐建军,陈欣,钱翌,傅庆林. 2008

[12]运用数学模型构建紫花苜蓿干草粉品质评价体系初探. 袁扬,王胤晨,曾兵. 2016

[13]农业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与评价方法探索. 余庆来,肖扬书. 2011

[14]国内外磷指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进展. 李文超,刘申,刘宏斌,翟丽梅,王洪媛,雷秋良,崔超,李华蕾. 2016

[15]GIS表述的生态环境评价体系研究——以青海省为例. 九次力,周兆叶,张学通,陈全功. 2010

[16]天津滨海新区农用地评价体系研究. 马享优,孙富国,宋治文,陆文龙,吕雄杰,王建春,郑鹤龄,张煜,张鹏. 2010

[17]基于元分析的城乡一体化评价体系研究特征分析. 李瑾,冯献,郭美荣. 2016

[18]农科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构建及影响因素分析. 李志平,韩惠鹏. 2007

[19]农业物联网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研究综述和构想. 李瑾,郭美荣,冯献. 2016

[20]基于文献分析的科技评价方法与应用初探. 刘长娥,程彬彬,徐琳君,张琴.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