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干制温度与时间对槟榔果皮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袁源

作者: 袁源;刘洋洋;龚霄;周伟;李积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气质联用;保留指数;槟榔果皮;挥发性成分

期刊名称: 食品研究与开发

ISSN: 1005-6521

年卷期: 2020 年 016 期

页码: 178-18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技术对不同干制温度与时间的槟榔果皮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利用NIST和Wiley质谱检索库匹配相似度,结合保留指数(retention index,RI)对槟榔果皮中的未知化合物进行定性,并通过内标法确定各组分含量,最后通过方差分析和邓肯多重比较法检验组间的显著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共鉴定出23种主要的挥发性物质,主要为酯类、有机酸类、醛类、醇类和生物碱类.不同温度的干制对酯类、有机酸类、醛类和醇类影响较大,各组间呈显著性差异.生物碱类的槟榔碱随干制温度升高含量下降,而高槟榔碱随干制温度升高而含量升高,这个可能是由于槟榔碱发生甲基化的高温转化反应所致.通过对槟榔果皮干制品挥发性物质的准确定性与相对定量,有利于对工艺整体进行评价和判断,并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分类号: TS255.1

  • 相关文献

[1]不同年份高良姜挥发油成分分析及其指纹图谱. 袁源,林丽静,黄晓兵,彭芍丹,李积华. 2018

[2]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分析芝麻油和芝麻香精的挥发性成分. 秦早,杨冉,高桂园,黄纪念,陈晓岚,屈凌波. 2012

[3]‘御金球’荔枝果肉挥发性成分的顶空固相微萃取GC-MS分析. 蒋侬辉,刘伟,袁沛元,邱燕萍,凡超,向旭. 2016

[4]SPME-GC/MS联用测定“红灯”樱桃酒中香气成分. 秦伟帅,姜凯凯,孙玉霞,赵新节. 2016

[5]天山假狼毒和瑞香狼毒花中挥发性成分的分析研究. 马元甲,关永强,罗影,马晓玲,陈刚,石磊岭. 2018

[6]糖蜜草挥发性成分HS-SPME-GC-MS分析. 高广春,郑许松,徐红星,吕仲贤. 2011

[7]桑叶茶挥发性成分的GO-MS分析. 梁贵秋,李全,陆飞,周晓玲,吴婧婧,陆春霞. 2013

[8]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燕麦黄酒与藜麦黄酒的挥发性成分. 刘浩,刘晓杰,任贵兴. 2014

[9]熏制即食罗非鱼片加工过程中的挥发性成分分析. 姜元欣,刘小玲. 2013

[10]柑普茶挥发性成分分析. 郑敏,黄晓兵,彭政,李积华,林丽静. 2017

[11]超声处理对柑普茶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郑敏,林丽静,黄晓兵,李积华,彭政. 2017

[12]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分析传统豆豉中的挥发性成分. 黄红霞,孟鸳,康旭,李冬生. 2010

[13]于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燕麦黄酒与藜麦黄酒的挥发性成分. 刘浩,刘晓杰,任贵兴. 2015

[14]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燕麦黄酒与藜麦黄酒的挥发性成分. 刘浩,刘晓杰,任贵兴. 2015

[15]利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分析中国主栽品种椰子水的挥发性成分. 邓福明,陈卫军,王挥,唐敏敏,易命. 2017

[16]鲜香菇与香菇预煮液挥发性成分分析. 刘璐,乔宇,高虹,程薇,廖李,史德芳,范秀芝,薛淑静,李露,郭鹏,陈金国. 2015

[17]茶树花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优化及萃取物GC-MS分析. 刘姝娟,马梦君,罗理勇,曾亮. 2015

[18]气相色谱-质谱法结合保留指数对比花椒提取物初步分析梁平柚麻味物质的组成成分. 白小鸣,王华,曾小峰,谈安群,郭莉,全海慧,陈祖谋. 2015

[19]响应面试验优化超临界CO_2萃取人参挥发油的工艺. 崔丽丽,逄世峰,李亚丽,郑培和,赵卉,王英平. 2016

[20]不同基因型依兰鲜花挥发性香气成分分析. 郝朝运,秦晓威,贺书珍,范睿,谭乐和,吴刚,白亭玉.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