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平原棉田地表径流氮磷养分流失规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段小丽

作者: 段小丽;张富林;张继铭;范先鹏;刘冬碧;熊桂云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地表径流;氮磷流失;棉田;江汉平原

期刊名称: 水土保持学报

ISSN: 1009-2242

年卷期: 2012 年 26 卷 02 期

页码: 49-5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2008年和2009年连续2年设置田间试验,采用径流池收集对照与农民习惯施肥2种处理的地表径流,研究江汉平原区棉花种植模式下地表径流产生规律,氮、磷流失规律,肥料氮、磷流失系数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江汉平原地区地表径流主要发生在3-8月降雨比较集中的时期,径流产生量随产流时段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年降雨产流系数平均为26.0%。2008年和2009年农民习惯施肥处理的氮流失量分别是36.14,89.52kg/hm2,磷流失量分别是0.42,10.07kg/hm2,氮、磷流失量的年际间差异较大。氮流失的主要形态是硝态氮,其2008年和2009年的流失量分别占氮流失量的92.8%和64.2%,其次是颗粒态氮,以铵态氮形式流失的只是极小一部分;磷主要以颗粒态磷形式流失,其次是可溶性磷,尤其在产流时段降雨量大的年份,颗粒态磷的流失量占到总磷的90%以上。综合2008-2009年的结果,肥料氮、磷的流失率分别为5.4%和3.1%。氮、磷的流失量主要受施肥、产流时段降雨量和作物覆盖率影响,施肥导致氮、磷养分流失量增加,产流时段降雨量越大,作物覆盖率越低,则氮、磷养分流失量越大。

分类号: S157.1

  • 相关文献

[1]江汉平原稻虾轮作模式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特征. 陈玲,范先鹏,黄敏,刘冬碧,吴茂前,夏颖,张富林,张志毅,倪承凡,程子珍. 2022

[2]上海郊区菜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特征分析. 徐四新,诸海焘,蔡树美,张德闪,付子轼. 2018

[3]湖北省三峡库区不同种植模式下农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特征. 刘方谊,夏颖,黄敏,雷秋良,刘宏斌,范先鹏,张富林,吴茂前. 2018

[4]耕作措施对坡耕地红壤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的影响. 毛妍婷,刘宏斌,郭树芳,杜彩艳,杨艳鲜,金桂梅,陈安强,雷宝坤,刘晓冰. 2020

[5]不同水肥耦合下双季稻氮磷吸收、利用与流失差异. 王利民,黄东风,张秉涯,潘住财. 2022

[6]云南坡耕地红壤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特征定位监测. 鲁耀,胡万里,雷宝坤,段宗颜,刘宏斌. 2012

[7]雨强及播栽方式对太湖地区麦田径流氮磷流失的影响. 严磊,吴田乡,赵素雅,薛利红,侯朋福,徐德福,杨林章. 2022

[8]不同施氮量对棉田地表径流中氮形态及流失量的影响. 卜群第,范先鹏,田应兵,乔飞,余延丰,张富林. 2009

[9]梨新品种"玉绿". 秦仲麒. 2010

[10]江汉平原发展绿色农业的思考. 谢宁宁,曹凑贵,蔡体久,黄金鹏,程建平. 2008

[11]普通气候年景下江汉平原超级杂交稻结实率及其与气候条件的关系. 吴晨阳,袁立,王晓玲,马国辉. 2010

[12]湖北江汉平原农田生态系统锌素的平衡分析. 林匡飞,徐小清,项雅玲,金霞,邵志慧. 2003

[13]湖北江汉平原农田生态系统铜的循环与平衡. 林匡飞,徐小清,项雅玲,金霞,邵志慧. 2003

[14]江汉平原再生稻品种机械化生产适应性筛选研究. 王家栋,张谱海,谢远珍,朱心国,闫美英,曾庆利,谢文博,殷得所. 2018

[15]近20年来江汉平原耕地种植强度的空间格局. 陈瑞卿,陶建斌,徐猛. 2018

[16]江汉平原某牛场几种饲料作物生产模式的对比分析. 李晓锋,刘波,夏斌斌,张云,杨前平,索效军. 2020

[17]江汉平原典型小区域沟渠底泥氮磷含量及其空间变异. 聂玉莲,熊桂云,刘冬碧,黄敏,范先鹏,吴茂前,夏颖,刘毅. 2020

[18]江汉平原克氏原螯虾养殖池杀青苔药物调研与分析. 张涛,甘金华,陈建武,何力. 2021

[19]稻虾轮作模式下江汉平原土壤理化性状特征研究. 蔡晨,李谷,朱建强,彭亮,李继福,吴启侠. 2019

[20]江汉平原棉花—小麦种植制氮磷肥料的合理分配研究. 刘冬碧,陈琼星,肖习明,杨永成,熊桂云,夏颖,周建华,张胜陶.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