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茎褐腐病病原菌鉴定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段灿星

作者: 段灿星;张吉清;丁俊杰;王晓鸣;朱振东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豆;分离物;大豆茎褐腐病菌;大豆茎褐腐病

期刊名称: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ISSN: 1007-9084

年卷期: 2013 年 35 卷 02 期

页码: 196-200+20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对新发生的引起大豆茎维管束和髓褐腐的病原菌进行鉴定。该病原分离物在PDA培养基上的菌落扁平,致密,不规则圆形,白色到浅灰褐色,具放射状褶皱突起,菌落边缘粗糙不整齐,或带有缺刻;在GBA培养基上菌落白色至灰色,菌丝紧贴培养基,气生菌丝稀少,菌落圆形,边缘整齐。在GBA培养基上分离物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卵形至椭圆形,无色;单胞,或形成有分隔的细胞;平均长度为(3.0~5.1)μm×(2.1~3.3)μm。致病性测定表明分离物能100%引起合丰25大豆植株出现典型大豆茎褐腐病症状。引物ITS1/ITS4在分离物中扩增的产物与GenBank中Phialophora gregata分离物序列的相似性达99%。利用大豆茎褐腐病菌的特异引物BSR1/BSR2在分离物中扩增出483bp的特异性条带。研究结果表明,上述分离物确为大豆茎褐腐病菌。

分类号: S435.651

  • 相关文献

[1]马铃薯A病毒不同分离物的侵染鉴定及致病力分析. 张威,魏旭言,高艳玲,范国权,邱彩玲,孙旭红,武新娟,张俐俐,白艳菊. 2021

[2]中国葡萄类病毒基因多样性分析及其新种的发现. 姜冬梅,郭瑞,彭山,吴祖建. 2009

[3]菜豆黄花叶病毒大理蚕豆分离物外壳蛋白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 亓鹏,王晓鸣,何月秋. 2005

[4]小西葫芦花叶病毒(ZYMV)安徽合肥分离物的鉴定. 李世访,范卫红,成卓敏,王杰. 2003

[5]小麦矮缩病毒分子群体遗传结构研究. 刘艳,王锡锋,周广和. 2008

[6]大麦黄矮病毒运动蛋白原核表达产物抗血清的制备及体内检测. 王锡锋,周广和. 2002

[7]玉米矮花叶病毒河南分离物的分子鉴定. 王锡锋,周广和. 2002

[8]我国北方稻区水稻条纹病毒CP和SP基因的分子变异研究. 李莉,王锡锋,周广和. 2006

[9]2009~2010年度陕、甘、川三省小麦白粉菌群体毒性监测. 高洁,段霞瑜,周益林. 2010

[10]2002年部分麦区小麦白粉菌对三唑酮的抗药性监测. 周益林,段霞瑜,刘学敏. 2004

[11]番木瓜环斑病毒西瓜株系河南分离物外壳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古勤生,彭斌,孟娟,刘丽锋,李莉. 2006

[12]芜菁花叶病毒对油菜致病力差异及CP基因序列分析. 蔡丽,许泽永,陈坤荣,晏立英,侯明生. 2007

[13]番茄斑萎病毒(TSWV)广州分离物生物学特性研究. 许泽永,张宗义,陈金香. 1989

[14]鱼病毒病. 李崇华. 1990

[15]李明远断病手迹(四十) "难分离"的万寿菊黑斑病菌. 李明远. 2013

[16]侵染花生的辣椒褪绿病毒(Capsicumchlorosisvirus)SRNA全序列分析. 陈坤荣,许泽永,晏立英,王国平. 2006

[17]黄瓜花叶病毒分离物2b基因的RT-PCR快速扩增. 庄木,王晓武,谢丙炎,冯兰香,方智远. 2002

[18]河北地区大豆花叶病毒株系的组成与分布. 杨永庆,侯文焕,边全楽,闫龙,张梅申,孟小莽,刘丽娟,林静,智海剑. 2014

[19]南瓜花叶病毒山西分离物的株系分析. 古勤生,彭斌,邓丛良,梁新苗,孟娟,刘丽锋,李莉. 2006

[20]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fredii)在中国大豆产区血清学分布初探. 葛诚,喻勇,徐玲玫,樊蕙. 199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