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麦稻轮作免耕土壤细菌对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袁海燕
作者: 袁海燕;袁汉民;赵万伏;董立国;张维军;何进尚;史成;McHugh A D;王小亮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免耕轮作;土壤养分;土壤酶;宏基因组测序;微生物群落结构;冗余分析
期刊名称: 中国土壤与肥料
ISSN: 1673-6257
年卷期: 2023 年 011 期
页码: 50-5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探索连续多年免耕轮作对土壤养分与微生物的影响,以麦稻水旱轮作免耕试验为对象,采用常规土壤养分测定法、土壤微生物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冗余(RDA)分析等方法,对连续多年田间保留农作物残茬免耕及传统耕作土壤的养分、微生物种群、酶活性等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连续13年田间保留农作物秸秆、残茬免耕轮作与传统耕作轮作0~20 cm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丰度在农作物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发生了变化,第一核心种群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性杆菌门(Acidobacteria)丰度最高,呈增加趋势;第二核心种群的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丰度呈下降趋势;连续多年免耕轮作处理土壤中心土壤脲酶、蔗糖酶、蛋白酶含量分别比传统耕作处理提高了4.9%、22.8%、21.7%;免耕轮作处理的作物在绝大部分生长阶段与土壤酶的关联性优于传统耕作轮作处理。免耕处理Z4与传统耕种处理T4比较,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水解性氮、有效磷含量分别提高了27.7%、20.3%、16.1%、30.8%、19.3%;两种土壤的微生物代谢通路差异主要表现为氨基酸类通路,免耕轮作处理的绝大多数氨基酸类通路在第1时期(小麦拔节期)和第3时期(水稻孕穗期)比传统耕作轮作激活程度强的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免耕轮作处理中,硝基螺菌属(Nitrospira)、厌氧黏细菌属(Anaromyxobacter)与全钾、速效钾、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含量,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与有效磷含量呈正相关。连续多年田间保留作物残茬、秸秆,为微生物提供了较多的“食物”,以及连续多年免耕轮作措施减少土壤微生物生存环境的破坏是培肥地力的根本原因。而合理轮作免耕土壤中的变形菌门、酸性杆菌门等核心优势细菌种群,以及土壤酶的催化作用优于传统耕作,它们共同促进了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养分转化和循环是提高土壤肥力的推动力。
分类号: S154%S158
- 相关文献
[1]增氧模式对水稻根际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肖德顺,徐春梅,王丹英,陈松,褚光,刘元辉. 2023
[2]贝莱斯芽孢杆菌HN-Q-8对马铃薯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理化性质的影响. 白雪飞,李倩,丁丽丽,张岱,赵益,杨志辉,朱杰华. 2024
[3]共和盆地东缘人工植被演替序列的群落物种多样性格局. 欧尔辉,周鸿玉,杨秀玲,魏民,邓磊. 2023
[4]载畜率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灌木及其邻近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王梓晗,侯东杰,王忠武,吕世杰,王海明,韩国栋,王恬,范博. 2024
[5]基于稻田土壤肥力及生物学活性的沼液适宜用量研究. 黄继川,徐培智,彭智平,于俊红,涂玉婷,杨林香,吴雪娜,林志军. 2016
[6]不同培育模式下日本落叶松林灌草和土壤养分特征研究. 杨圆圆,于世河,卜鹏图,陆爱君,王占伟,郑颖,冯健. 2023
[7]不同轮作和秸秆还田方式对黑土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高洪军,李强,彭畅,张秀芝,焦云飞,高纪超,朱平. 2022
[8]不同种植方式对北疆绿洲土壤养分和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刘瑜,褚贵新,梁永超,李俊华,王飞. 2010
[9]高粱生长及其土壤环境对不同培肥措施的响应. 董二伟,王成,丁玉川,王劲松,武爱莲,王立革,焦晓燕. 2017
[10]长期棉花连作对北疆棉区土壤生物活性与酶学性状的影响. 刘瑜,梁永超,褚贵新,冶军,刘涛,郑旭荣. 2010
[11]钾肥与有机肥配施对食用百合根际土壤酶活性、养分含量及鳞茎产量的影响. 李琦,裴怀弟,马忠明,罗俊杰,林玉红. 2020
[12]晋西北不同土地管理方式对土壤碳氮、酶活性及微生物的影响. 刘爽,王雅,刘兵兵,刘海龙,刘勇. 2019
[13]海藻渣对植烟土壤理化性质和烟草生长的影响. 黄振瑞,陈迪文,吴庚福,黄跃鹏,李集勤,马柱文. 2021
[14]生物炭对葡萄幼苗根际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何秀峰,赵丰云,于坤,杨湘,王军武,郁松林. 2020
[15]菌糠与化肥配施对马铃薯根际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孟庆英,张春峰,朱宝国,王囡囡,顾鑫,杨晓贺,高雪冬,丁俊杰. 2020
[16]耕层重构对棉田土壤养分、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的影响. 王燕,张谦,王树林,韩硕,冯国艺,董明,钱玉源,祁虹. 2021
[17]耕作深度对植烟土壤理化特征及氨氧化微生物的影响. 杨如意,陈涛,廖睿,况帅,徐艳丽,宋文静,张波. 2023
[18]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大豆田黑土酶活性研究. 马星竹,周宝库,郝小雨. 2016
[19]连续负压供水对辣椒种植土壤速效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 李迪,龙怀玉,王宁,何淑平,张兴梅,王鹏. 2018
[20]甘蔗/花生间作对根系生理及根际土壤养分的影响. 邱江梅,吴海宁,黄志鹏,贺梁琼,李忠,钟瑞春,韩柱强,蒋菁,黎冰,唐秀梅,唐荣华.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宁夏黄土区典型坡面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空间变化特征及尺度效应
作者:韩新生;刘广全;许浩;董立国;郭永忠;安钰;万海霞;王月玲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立地条件;土地利用;土壤有机碳含量;坡面变化;尺度效应
-
宁夏黄土区稀疏带状山杏人工林土壤湿度动态与影响因素
作者:韩新生;许浩;蔡进军;董立国;郭永忠;王月玲;万海霞;安钰
关键词:山杏人工林;土壤湿度;土壤温度;气象因子;水平沟整地;半干旱黄土区
-
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3种草本根土复合体抗冲性及其与影响因素的关系
作者:万海霞;许浩;王月玲;韩新生;董立国;郭永忠;安钰;贾廷民
关键词:土壤;侵蚀;草本根土复合体;抗冲性;根系
-
新推宽幅梯田培肥对苜蓿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初探
作者:安佟;董立国;许浩;韩新生;王月玲;郭永忠;万海霞;安钰;蔡进军
关键词:新推宽幅梯田;快速培肥;紫花苜蓿
-
黄土丘陵区典型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微生物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作者:胡斯乐;董立国;白晓雄;许浩;安钰;万海霞;韩新生;王月玲;李妍;郭永忠;余旋
关键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熵;生态化学计量比
-
作物学学科研究进展与展望
作者:陈东升;董艳;张维军;何进尚;亢玲;王小亮
关键词:作物学;种质资源;生物育种;粮食安全
-
宁南黄土区不同人工植被类型深层土壤水分亏缺评价
作者:王月玲;许浩;安钰;万海霞;董立国;韩新生;袁心
关键词:植被类型;土壤水分;水分亏缺;宁南黄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