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北部海水中氨基酸的分布及其对溶解有机物降解行为的指示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岩

作者: 陈岩;杨桂朋;纪崇霄;杨程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溶解态氨基酸;溶解有机碳;细菌降解;南海

期刊名称: 海洋学报

ISSN: 0253-4193

年卷期: 2017 年 09 期

页码: 58-7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于2015年6月对南海北部海区5个断面共26个站位海水中溶解态氨基酸(THAA)、溶解有机碳(DOC)和叶绿素a(Chl a)的浓度进行了科学调查。结果表明:夏季南海北部海水中THAA的浓度范围为0.40~1.95μmol/L,平均值为(0.80±0.40)μmol/L,THAA的水平分布总体上体现出近岸高、远海低的特点,表明陆源输入对南海北部海域表层THAA分布有重要影响。THAA在断面上的垂直分布呈现出由近岸至远岸、由表层至底层逐渐降低的趋势。THAA浓度与两种D型氨基酸(D-谷氨酸:D-Glu和D-丙氨酸:D-Ala)含量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性,与天门冬氨酸/β-丙氨酸(Asp/β-Ala)和谷氨酸/γ-氨基丁酸(Glu/γ-Aba)比值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表明细菌的消耗是影响南海海水中THAA浓度的重要因素。D-Ala作为细菌肽聚糖中相对稳定的氨基酸,根据其占DOC的含量估算南海海水中的细菌源有机碳对DOC的贡献率为(29.32±14.32)%,其水平分布显示出近岸低、远岸高的特点;而其垂直分布则呈现出从表层至底层逐渐增加的趋势。THAA占DOC百分比(THAAC%)的变化范围为1.02%~5.49%,平均值为(2.97±1.38)%。THAA-C%、活性因子和降解因子的高值均出现在珠江口外围区域。随着海水深度增加3种降解因子的数值均显著降低,这表明底层海水中有机物比表层海水中的有机物降解程度更大。

分类号: P734.5

  • 相关文献

[1]海洋环境中的氨基糖及其在有机质循环过程中的指示作用. 任成喆,袁华茂,宋金明,李学刚,李宁,段丽琴. 2017

[2]细菌降解农药研究新进展. 李岩,蒋继志,马平,刘翠芳. 2005

[3]广东省北江流域河流有机碳浓度历史重建. 罗艳,刘申,傅声雷,王春林,周国逸. 2009

[4]碳酸钙与石膏对土壤磷及溶解有机碳淋溶的影响. 郭堃梅,池宝亮,黄学芳,David Chittleborough. 2006

[5]空白校正对元素分析仪测定海水中颗粒有机碳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分析. 刘毅,刘群,吴文广,杨珺,刘越,姜雅斐,张继红. 2020

[6]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现状. 杜飞雁,王雪辉,李纯厚,张汉华,贾晓平. 2008

[7]中国南海礼乐盆地新生代断裂体系的发育与演化. 吴智平,刘雨晴,张杰,贾博,刘一鸣,段亮,张道军,裴健翔. 2018

[8]南海打开模式:右行走滑拉分与古南海俯冲拖曳. 王鹏程,李三忠,郭玲莉,赵淑娟,李玺瑶,王永明,惠格格,王倩. 2017

[9]吕宋海峡黑潮脱落涡旋的特征分析. 王鼎琦,方国洪,邱婷. 2017

[10]南海南部礼乐盆地结构演化及其对区域地质背景的响应. 刘雨晴,吴智平,张杰,贾博,刘一鸣,段亮,张道军,裴健翔. 2018

[11]南海黄斑蓝子鱼的目标强度测量研究. 陈国宝,李娜娜,陈丕茂,李永振,于杰,黎小国. 2010

[12]南海冷泉区贻贝(Bathymodiolus platifrons)附生菌的分离培养与多样性分析. 郭文捷,赵瑾,齐宏涛,姜鹏,李富超,李荣贵. 2017

[13]三维地震解释技术在南海北部陆缘深水水道体系中的应用. 马本俊,吴时国,米立军,王大伟,田洁,高金尉. 2016

[14]不同温度和体质量对南海野生真蛸呼吸和排泄的影响. 冯雪,陈丕茂,秦传新,周艳波,袁华荣,乔培培,李娜. 2013

[15]内潮耗散与自吸-负荷潮对南海潮波影响的数值研究. 姜锦东,方国洪,滕飞,徐晓庆. 2018

[16]南海南部悬浮颗粒物脂肪酸组成. 刘华雪,柯常亮,李纯厚,廖秀丽,黄洪辉. 2014

[17]基于耳石微结构的南海鸢乌贼日龄和生长研究. 刘玉,王雪辉,杜飞雁,刘必林,张鹏,刘梦娜,邱永松. 2019

[18]跳出南海看南海——新特提斯洋闭合与南海的形成演化. 孙卫东,林秋婷,张丽鹏,廖仁强,李聪颖. 2018

[19]南海鸢乌贼耳石微量元素差异性分析. 刘玉,王雪辉,杜飞雁,刘必林,张鹏,刘梦娜,邱永松. 2019

[20]北部湾盆地古近纪断裂体系发育及其控盆作用. 刘雨晴,吴智平,王毅,程燕君.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