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茶“散茶发花”加工前后差异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黄浩

作者: 赵熙;黄怀生;银霞;粟本文;钟兴刚;黄建安;郑红发;刘仲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茯茶;散茶发花;新增差异化学成分;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山奈酚

期刊名称: 茶叶科学

ISSN: 1000-369X

年卷期: 2016 年 01 期

页码: 27-3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乌龙茶(大红袍)、红茶、绿茶、黑茶(天尖茶原料、金湘益茯砖茶原料)为加工原料,运用"散茶发花"技术,加工制得不同茶类散装茯茶制品。本研究以不同性质茶叶的"发花"(真菌固体发酵)前后茶样作为研究对象,将"发花"前后的茶样经HPLC图谱叠加比对分析,寻找"发花"前后主要新增差异化学成分,同时运用制备色谱制备目标差异化学成分,并经HR-MS和NMR技术对其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在本研究的分离条件下,不同性质的5种茶叶原料经相同"发花"处理后,各组形成的差异化学成分基本表现一致,其中选取分离、鉴定的两种新增差异化学成分均为黄酮醇化合物,分别是槲皮素和山奈酚。

分类号: TS272

  • 相关文献

[1]基于UPLC-ESI-Q-TOF-MS的“散茶发花”茯茶加工前后的物质变化分析. 郑红发,赵熙,钟妮,黄建安,刘仲华. 2018

[2]不同茶类发花茯茶中“金花”菌的分离、鉴定及产黄曲霉毒素分析. 郑红发,赵熙,银霞,黄怀生. 2017

[3]不同秋果型树莓中槲皮素和山奈酚含量的测定. 周双,孙兰英,杨光,段亚东,张鹍,宋鹏慧,李鹏举. 2019

[4]不同部位苦荞粉中3种黄酮类成分含量的比较. 卢扬,刘永翔,李俊,王辉,陈朝军,陈中爱,唐健波,刘辉. 2018

[5]不同荞麦品种主要功能成分分析及评价. 章洁琼,邹军,卢扬,冯泽蔚,刘辉. 2020

[6]大麦籽粒中4种主要黄酮类化合物的HPLC测定方法研究. 杨涛,段承俐,杨生超,文国松,曾亚文,萧凤回. 2009

[7]植物次生代谢物对甜菜夜蛾生长发育及解毒酶的影响. 范能能,王金彦,万年峰,蒋杰贤. 2022

[8]利用HPLC法测定水稻子粒主要黄酮类化合物. 杜娟,杨涛,曾亚文,普晓英,杨树明,陈晓艳,贾平. 2012

[9]贵州茯茶散茶发花条件优化及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张舟琼,曹霞,任锡毅,黄永会,刘永翔,谭玉梅. 2023

[10]北京洋槐蜜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 孙丽萍,穆雪峰,施海燕,徐响,庞杰. 2012

[11]银杏花粉生物转化菌株的筛选及发酵条件优化. 裘纪莹,魏朝治,李大鹏,陈相艳,周庆新,赵双枝,刘孝永,陈蕾蕾. 2018

[12]槲皮素抗氧化作用的研究进展. 肇莹,张蕾,李会,崔薇薇,任志莹. 2009

[13]光枝勾儿茶主要成分提取工艺的优化. 唐远江,尚以顺,周思旋,杨粤黔,张涛,余波. 2017

[14]响应面法优化杨梅渣中槲皮素提取工艺的研究. 韩强,陈卫,叶立斌,励建荣. 2011

[15]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槐花中芦丁、槲皮素和山柰酚的含量. 夏虹,彭茂民. 2014

[16]多叶勾儿茶主要成分提取及抗氧化活性初探. 唐远江,尚以顺,周思旋,张涛,姜玲玲,余波. 2017

[17]全自动加压溶剂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洋葱中芦丁和槲皮素含量. 刘新艳,张延国,邹积鑫,徐东辉,李凌云,刘肃. 2011

[18]施氮磷钾对赶黄草产量和槲皮素含量的影响. 邓科君,童文,杨晓,班依蓉,黄璐琳,孙佩. 2009

[19]两亲性壳聚糖/槲皮素纳米胶束的制备及其理化性质研究. 王慧,杨子明,何祖宇,周闯,王超,李普旺. 2019

[20]松嫩草原罗布麻各器官总黄酮和槲皮素的含量测定及药材抗氧化活性评价. 李庆华,魏春雁,黄九林,李建东.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