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金花茶根系丛枝菌根真菌染色方法探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许诗萍

作者: 许诗萍;高日芳;张金莲;宋娟;李冬萍;何苑皞;曾诗媛;陈廷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金花茶;根系;丛枝菌根真菌;染色

期刊名称: 热带作物学报

ISSN: 1000-2561

年卷期: 2024 年 45 卷 001 期

页码: 215-22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为山茶科山茶属植物,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及药用价值.但目前金花茶野生资源少,因此寻找高效的人工种植方法快速繁殖金花茶优良种苗,进而大幅度提高规模化种植金花茶的产量十分必要.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能显著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提高作物产量、增强植物抗逆性和抗病性,金花茶接种AM真菌,对金花茶有积极的影响.由于几乎所有的AM真菌接种试验均涉及菌根发育状况观察与侵染率测定,而目前 AM 侵染状况的观察测定方法种类繁多,良莠不齐,因此本研究探究一种金花茶根系AM真菌检测的最佳染色方法,以便更好地观察AM真菌对金花茶根系的侵染情况.本研究以金花茶健康植株根系为试验材料,探讨 5 种染色剂(苏丹红Ⅳ、酸性品红、苯胺蓝、台酚蓝、醋酸墨水)对金花茶根系AM真菌的染色效果.研究表明:5%醋酸墨水染色液的染色效果最佳,根皮层细胞内AM真菌的菌丝、泡囊、孢子等结构清晰可见,且能够明确分辨AM真菌与其他未知真菌,根的染色效果可以长久保存;利用苏丹红Ⅳ和酸性品红染色的AM真菌菌丝、泡囊与背景反差不明显,而且酸性品红的染色效果保存时间短,不利于观察;苯胺蓝和台酚蓝的染色效果略次于醋酸墨水,且价格昂贵,成本高.除醋酸墨水外,其他 4 种染色剂均是疑似致癌物,长期使用对操作人员的健康产生非常大的安全隐患.醋酸墨水染色操作简便、毒性低、成本低廉、染色效果极佳,适用于金花茶根系 AM 真菌的染色和制片观察.本研究结果可为今后金花茶菌根种苗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分类号: S685.14

  • 相关文献

[1]5种染色剂对生姜根系丛枝菌根(AM)真菌的染色效果比较. 龙艳艳,李冬萍,张金莲,宋娟,周生茂,车江旅,陈廷速. 2015

[2]木薯根系丛枝菌根真菌染色方法. 廖楠,汪茜,龙艳艳,宋娟,张金莲,陈廷速. 2016

[3]香蕉根系丛枝菌根(AM)真菌染色方法比较. 陈廷速,李冬萍,张金莲,龙艳艳,仇惠君. 2017

[4]甘蔗根系内生真菌染色方法探讨. 张金莲,李冬萍,汪茜,龙艳艳,谭裕模,李松,陆祖军,陈廷速. 2016

[5]5种染色剂对枳砧纽荷尔脐橙根系AM真菌染色效果比较. 李冬萍,宋娟,李铭燕,刘金华,刘升球,郭道君,李贤良,张金莲,陈廷速. 2020

[6]丛枝菌根真菌改善镉胁迫下植物根系和土壤微环境的效应. 杜红,李玉鹏,程文,肖荣英,胡鹏. 2022

[7]金花茶种苗繁育与栽培管理研究进展. 张武君,刘保财,赵云青,黄颖桢,陈菁瑛,邹福贤,邓巧勤. 2018

[8]干旱胁迫对金花茶幼树生理特性的影响. 张武君,黄颖桢,赵云青,刘保财,陈菁瑛. 2018

[9]不同遮阴栽培对金花茶叶片生理和药用品质的影响. 张武君,刘保财,陈菁瑛,赵云青,黄颖桢,陈学圣. 2019

[10]金花茶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及耐寒性分析. 张武君,刘保财,赵云青,黄颖桢,陈菁瑛. 2020

[11]金花茶扦插关键技术. 黄昌艳,周主贵,王晓国,邓杰玲,李先民,卜朝阳. 2018

[12]金花茶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学功能及提取分离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张佩霞,于波,邹春萍,黄丽丽,赵超艺,孙映波. 2019

[13]金花茶种子萌发与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周主贵,王晓国,卢家仕,关世凯,卜朝阳. 2016

[14]金花茶与其伴生植物光合特性的比较研究. 熊忠臣,骆文华,王满莲,王代容,文香英. 2012

[15]不同生根剂和基质对金花茶扦插生根的影响. 卜朝阳,王晓国,邓杰玲,闫海霞,周主贵. 2018

[16]不同粒径金花茶茶花粉体物理特性. 吴儒华,何全光,杨泉光,潘鸿,张娥珍,黄瑞斌,杨海娟,张洪,潘子来. 2018

[17]金花茶2种体胚发育途径蛋白表达的双向电泳分析. 杨旸,邓素芳,赖钟雄. 2011

[18]不同种金花茶对炭疽病的自然抗性评价. 周主贵,黄昌艳,王晓国,黄展文,邓杰玲,卜朝阳,黄思良,林善海. 2019

[19]高温胁迫对金花茶耐热生理指标的影响. 张武君,邹福贤,陈菁瑛,刘保财,黄颖桢,赵云青. 2017

[20]金花茶花粉离体萌发及低温处理探究. 张佩霞,于波,陈金峰,赵超艺,邹春萍,孙映波.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