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风沙半干旱区玉米抗旱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孙占祥

作者: 孙占祥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耗水量;抗旱栽培;风沙半干旱区

期刊名称: 玉米科学

ISSN: 1005-0906

年卷期: 1998 年 01 期

页码: 37-40

摘要: 辽西风沙半干旱区年平均降水为 4 2 3mm ,70 %集中在 7~ 8月份。本区土壤水分垂直变化规律为 :0~ 2 0cm为剧变层 ;2 0~ 6 0cm为缓变层 ,一般含水量 >12 % ;6 0~ 10 0cm为稳定层 ,终年含水量 >12 %。本区土壤水分季节变化可分为 4个阶段 :即冬季冻结、凝聚阶段 ;春季大量蒸发阶段 ;夏季大量蓄积阶段和秋季缓慢蒸发阶段。本区旱灾发生严重 ,春旱发生频率 >70 % ,伏旱发生频率为 50 %左右 ,秋吊为 30 %。在本区玉米的田间耗水量为 4 6 0~ 4 90mm。玉米的生理耗水量为 390~ 4 0 0mm ,且耗水高峰集中在抽雄———乳熟期。针对本区如上特点 ,本项研究提出了本区玉米抗旱高产栽培技术的五项措施 ,即 :1.确定适宜品种 ;2 .明确最佳播期 ;3.科学经济施肥 ;4 .保证合理密度 ;5.伏前深度中耕。从而充分利用了本区 4月份的无效降水 ,保证了玉米耗水高峰期与本区自然降水高峰期同步 ,并增加了土壤蓄水能力 ,实现了抗旱、增产的目的 ,为本区及北方旱农地区作物高产栽培提供了指导。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风沙半干旱区旱地玉米提高降水生产效率的栽培技术研究. 肖继兵,杨久廷,辛宗绪,孙占祥,张玉龙,郑家明,侯志研. 2009

[2]有限供水对河西绿洲灌区玉米耗水量及产量的影响. 连彩云,马忠明,曹诗瑜. 2013

[3]滴灌水量对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和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陈宣伊,师晶晶,张向前,杜香玉,步恒通,白东星,路战远,孟天天,王满秀,陈丽荣. 2023

[4]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产量形成和耗水量的影响. 黄学芳,刘化涛,黄明镜,闫六英,张冬梅. 2010

[5]玉米穗期水分胁迫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陈杰,马兴林,杨文钰,崔震海,凌碧莹. 2005

[6]黔中地区不同水分处理对玉米形态指标、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刘战东,肖俊夫,张和喜. 2011

[7]干旱区玉米滴灌需水规律的田间试验研究. 李久生,饶敏杰,张建君. 2003

[8]玉米‖甘蓝间作对土壤水分时空分布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赵雪娇,孙东宝,王庆锁. 2012

[9]提高阜新旱区农田降水生产潜力的有效途径. 刘洋,于希臣,李传本,郭小坡,李宏霞,党旭辉,王洪昆,刘立国,张晓红. 2003

[10]辽西风沙半干旱区旱作农田水资源研究. 冯良山,孙占祥,郑家明,侯志研,惠成章,刘可杰. 2008

[11]辽西北风沙半干旱区绿肥种植产业发展探讨. 赵艳,关冰,郑晓,吕林有. 2024

[12]辽西北风沙半干旱区生态治理对策与建议. 赵艳,关冰,于国庆. 2016

[13]辽西风沙半干旱区发展生态型草地畜牧业的探讨. 赵立仁,吕林有,王巍,韩志松. 2011

[14]辽西风沙半干旱区发展马铃薯膜下滴灌的探讨. 苏君伟,赵艳,王海新. 2012

[15]风沙半干旱区仁用杏间作对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白伟,孙占祥,郑家明,杜桂娟,蔡倩,冯良山,杨宁. 2017

[16]辽西北风沙半干旱区花生生态防风蚀技术初探. 潘德成,吴祥云,王慧新,吴占鹏. 2010

[17]梨园春季水分管理模式. 李六林,宋宇琴,李洁,杨盛,陈冲. 2015

[18]葫芦岛市梨主产区旱情调查及抗旱栽培对策. 赵德英,程存刚,曹玉芬,张少瑜,张彦昌,侯贵学. 2010

[19]高梁的逆境栽培. 焦少杰. 2001

[20]‘红梅杏’抗旱栽培技术研究. 李芳红,吴国平,杨治科,周丽蕾,姜昌.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