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麦区冬小麦品种耐热性比较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方保停

作者: 方保停;李向东;邵运辉;王汉芳;岳俊芹;张德奇;杨程;秦峰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冬小麦;热胁迫;耐热品种;热感指数;千粒质量;籽粒产量

期刊名称: 河南农业科学

ISSN: 1004-3268

年卷期: 2019 年 07 期

页码: 19-2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以黄淮麦区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16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开展大田试验,通过人工模拟高温胁迫处理,分析不同冬小麦品种旗叶叶绿素含量、籽粒千粒质量、产量及其热感指数,筛选耐热品种,以期为黄淮麦区冬小麦高效生产品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田间自然生长的对照相比,热胁迫降低了灌浆中后期冬小麦旗叶SPAD值,并随灌浆进程推进降幅增大,且SPAD值降幅在不同品种间有明显差异。不同时期旗叶SPAD值与冬小麦千粒质量热感指数、产量热感指数关系均不显著。通过对千粒质量热感指数、产量热感指数进行综合分析,筛选出千粒质量热感指数、产量热感指数均小于1的综合耐热性较强的冬小麦品种:周麦18、矮抗58、西农979、平安8号、良星99、郑麦7698。

分类号: S512.11

  • 相关文献

[1]灌浆初期高温胁迫对水稻籽粒活性氧积累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刘晓龙,叶世河,廖俊婕,骆依菲,龙莎,廖婧芃,钟歆,谢菲,谢子怡,曾鹏,胡永轩,徐晨. 2024

[2]灌浆中后期高温对小麦黏度的影响及品种耐热性研究. 曹彩云,党红凯,郑春莲,李科江,马俊永. 2019

[3]山西省冬小麦品种(系)耐热性评价. 温辉芹,程天灵,裴自友,李雪,张立生,朱玫. 2018

[4]阶段高温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的影响及其耐热性差异研究. 曹彩云,党红凯,郑春莲,李科江,马俊永. 2020

[5]冬小麦品种生育后期的耐热性评价. 闫长生,肖世和,张秀英,海林. 2003

[6]不同水肥条件对冬小麦千粒质量的影响. 申慧勇,赵建武,王玉斌. 2019

[7]地下水埋深和施氮量对冬小麦灌浆及水氮利用的影响. 白芳芳,李平,乔冬梅,齐学斌,郭魏,马灿灿,杜臻杰. 2022

[8]施肥对冬小麦生理特性和籽粒产量的影响. 刘春芳,宋尚有,王勇,樊廷录. 2005

[9]不同基因型冬小麦旗叶的稳定碳同位素比值及其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 樊廷录,马明生,王淑英,李尚中,赵刚. 2011

[10]刈割对冬小麦再生积温需求及其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田莉华,张清平,蒋海亮,刘渊博,沈禹颖. 2012

[11]不同耕作方式对旱作冬小麦旗叶衰老和籽粒产量的影响. 黄明,吴金芝,李友军,姚宇卿,张灿军,蔡典雄,金轲. 2009

[12]肥密水平对‘宁冬11号’灌浆特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张维军,袁汉民,陈东升,王小亮,亢玲,何进尚,惠建. 2014

[13]基于AquaCrop模型的北京地区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 邢会敏,徐新刚,冯海宽,李振海,杨福芹,杨贵军,贺鹏,陈召霞. 2016

[14]耕作方式与灌水次数对砂姜黑土冬小麦水分利用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郭天财,郭天财. 2019

[15]增温对青藏高原冬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及氮吸收利用的影响. 郑成岩,邓艾兴,LATIFMANESH Hojatollah,宋振伟,张俊,王利,张卫建. 2017

[16]水分对不同年代冬小麦品种干物质积累和转移的影响. 黄玲,高阳,李新强,邱新强,巩文军,申孝军,段爱旺. 2012

[17]微喷带灌溉下带长对小麦耗水特性和籽粒产量的影响. 王冰心,于振文,石玉,赵俊晔,王玉秋. 2018

[18]灌溉制度和品种对冬小麦产量性状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付佳祥,党红凯,李晓爽,柴春岭,高惠嫣,王晓玲,刘宏权. 2022

[19]不同年代主栽冬小麦品种蜡质含量与生理指标的关系. 黄玲,高阳,李新强,邱新强,申孝军,巩文军,段爱旺. 2013

[20]氮磷钾运筹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 赵广才,常旭虹,杨玉双,丰明,马少康.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