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寄主作物的生育期对棉铃虫产卵选择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孙洪武

作者: 孙洪武;柏立新;孙以文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棉铃虫;玉米;大豆;生育期;产卵选择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科学

ISSN: 1002-1302

年卷期: 1999 年 06 期

页码: 44-4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田间罩笼人工接蛾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生育阶段的玉米和大豆对棉铃虫产卵选择表现出明显差异。在每区组8 对和16 对成虫接蛾密度下,开花期玉米的卵分布率分别为901 % 和861 % ,落卵部位主要集中在雄穗和叶片的正面;拔节期玉米的卵分布率分别为96 % 和135 % ,落卵部位主要集中在叶片的正面;苗期玉米的卵分布率分别为03 % 和04 % ,落卵部位全部集中在叶片的正面。相应地,在两种接蛾密度下,开花结荚期大豆的卵分布率分别为901 % 和727 % ,落卵部位主要集中在叶片的正反面及嫩头上;臌粒成熟期大豆的卵分布率分别为61 % 和217 % ,落卵部位主要集中在叶片的反面及豆荚上;分枝期大豆的卵分布率分别为38 % 和60 % ,落卵部位主要集中在叶片的正反面。

分类号: S435.622

  • 相关文献

[1]草地贪夜蛾对7种作物的产卵与取食偏好选择. 杨小凡,冉红凡,马爱红,路子云,刘文旭,李建成. 2022

[2]不同生态区大豆品种在赤峰地区生育期组划分研究. 张晓荣,周学超,孙德新,廉宇,刘迎春,张洪涛. 2016

[3]菜用大豆品比试验及示范. 史书军,李百权,张军土,成丽萍. 2000

[4]大豆霜霉病的识剐与防治技术. 尚慧,段永生,牛建光,王志国,张冬丽,楼大伟. 2007

[5]不同生长环境对栽培大豆叶片某些生理指标的影响. 盖玉红,兰兰,董宝池,李宏博,牛陆,魏健. 2014

[6]等离子体对大豆不同生育期叶片光合作用特性的影响. 迟丽华,管春英,边少峰,赵洪祥,王晓慧,武志海,徐克章. 2005

[7]大豆生育期E1、E2、E3和E4基因的研究与应用. 吕世翔,王萍,孙明明,夏正俊. 2019

[8]大豆生育期性状QTL定位. 王海杰,杨存义,江炳志,赵青松,陈淑珍,年海. 2010

[9]播期对南繁大豆生育期和产量性状的的影响. 任海龙,徐麟,乔志宏,符小发,李益,王天地. 2015

[10]黑龙江省大豆作物系数的确定. 杨晓娟,刘园,白薇,刘布春. 2014

[11]伏秋干旱对大豆生育期的影响. 董全中. 2009

[12]大豆自然灾害救灾补种配套品种试验研究. 李艳杰. 2012

[13]大豆蚜对大豆阶段性危害研究. 刘兴龙,王克勤,朱立新,邵天玉,刘春来,王爽,李新民,夏吉星,杨帆. 2014

[14]新疆伊犁河谷地区引进大豆品种适应性分析. 阿里别里根·哈孜太,哈尼帕·哈再斯,祖勒胡玛尔·乌斯满江,姚庆,守合热提·牙地卡,侯献飞,李强,张正. 2023

[15]大豆北种南移分期播种对生育期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满为群 ,杜维广,印文汇 ,史建辉,张凤全. 2002

[16]中国大豆品种生育期组的划分. 郝耕,陈杏娟,卜慕华. 1992

[17]大豆不同生育期叶际光合细菌群落结构特征. 孔小婷,苏品,程菊娥,杜晓华,罗路云,陈丽洁,翟忠英,张德咏,刘勇. 2020

[18]播期对我国北方春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综合影响的研究进展. 魏然,崔杰印,李阳,于晓光,位昕禹,米刚,项鹏,杨树. 2024

[19]超高产大豆发育期不同节位叶片净光合速率与SPAD值变化分析. 王弼琨,于德彬,赵洪颜,孟凡钢,张伟,魏代霞,李志国. 2022

[20]大豆品种生育期分类的研究进展. 贾鸿昌,闫洪睿,张雷,鹿文成,梁吉利,韩德志.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