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稻核心种质回交后代稻谷粒形性状的遗传变异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树明

作者: 杨树明;曾亚文;杜娟;普晓英;靳祥;尹志涛;杨仕强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云南稻;核心种质;回交;稻谷粒形;遗传变异

期刊名称: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SN: 1007-1032

年卷期: 2009 年 35 卷 05 期

页码: 457-46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云南稻核心种质和云南主栽籼稻品种滇屯502、粳稻品种合系35配制的杂种BC3F5和BC4F4(172份)为材料,在云南新平相同栽培条件下种植,研究供体亲本及其回交后代稻谷粒形性状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1)供体亲本及其后代的谷粒长和谷粒宽遗传力较高,且均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变异,选择潜力较大.2)谷粒长、谷粒宽和谷粒长宽比3个谷粒性状的遗传变异度不同.利用供体亲本及其后代进行粒形新品种选育时,除应考虑各谷粒性状的表现特点和遗传潜力大小外,还应考虑籼粳、稻谷粒形、供体亲本与其后代的遗传差异和特点.3)籼粳间、稻谷粒形间的3个谷粒性状多样性指数均较高,表现出显著的粒形多样性.遗传改良可使粒形多样性明显降低,表现为籼稻大于粳稻,阔卵形大于椭圆形和中长形.

分类号: S511.033

  • 相关文献

[1]云南稻核心种质回交后代糙米总黄酮含量分析. 靳祥,曾亚文,杨树明,杜娟,普晓英,杨涛. 2010

[2]云南稻核心种质回交后代糙米GABA含量分析. 靳祥,张明喜,曾亚文,杨树明,杜娟,普晓英. 2011

[3]云南稻种资源核心种质库构建及其利用前景. 曾亚文,王象坤,杨忠义,李自超,申时全,张洪亮,李华俊. 2000

[4]云南稻核心种质对土壤无效磷的活化特性及其生态差异. 张浩,曾亚文,杜娟,普晓英,杨树明,桂敏. 2006

[5]云南稻品种与普通稻品种杂交后代的遗传变异. 罗利军,张端品,谢岳峰. 1988

[6]云南籼稻核心种质回交后代苗期耐冷性研究. 杨树明,曾亚文,杜娟,普晓英,杨涛,邰丽梅,崔虹,朱广彬,易加洪. 2007

[7]甘蓝型油菜与红菜薹的杂种及其后代遗传变异分析. 李亭亭,徐跃进,万正杰,张艳. 2011

[8]云南稻核心种质BC_1F_2代形态性状的遗传变异. 杨树明,曾亚文,杜娟,普晓英,杨晓娟,周国华,邰丽梅,张素华. 2007

[9]我国小豆应用核心种质的生态适应性及评价利用. 程须珍,王素华,罗高玲,刘振兴,蔡庆生. 2013

[10]云南稻核心种质磷高效研究进展. 张浩,曾亚文,和忠,和立宣. 2007

[11]青花菜新品种瑞青8号的选育. 秦文斌,戴忠良,吴国平,王建华,张振超,潘跃平. 2013

[12]水稻抗除草剂基因bar的转育研究. 王才林,赵凌,宗寿余,吕川根,邹江石,何小兰,朱为民. 2002

[13]牙鲆回交、全同胞近交及其亲本家系的微卫星研究. 王磊,陈松林,田永胜,邓寒. 2011

[14]红菜薹新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转育研究. 谭远宝,何丹,徐跃进,万正杰. 2010

[15]水稻三系不育系G29A的选育. 伍祥,张上都,陈文强,石邦志,周乐良. 2013

[16]苹果新品种‘国红’. 冯建忠,鄢新民,王献革,李良瀚. 2001

[17]普通玉米种质及双回交对爆裂玉米改良效果初报. 李玉玲,路凤银,杜振伟,吴锁伟,韩臣鹏. 2002

[18]D奇宝A生物学特征特性与高产繁殖关键技术. 陈颖慧,曾海清,刘文炳. 2012

[19]利用回交转育的方法选育甜玉米杂交种. 黄炳生,张志高. 1993

[20]适于省力化饲养的抗BmNPV蚕品种选育研究. 姚陆松,杜鑫,王永强.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