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稀酸预处理和库德毕赤酵母发酵的蜈蚣藻多糖利用制备生物乙醇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丘仪

作者: 丘仪;杨贤庆;李春生;戚勃;赵永强;潘创;陈胜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蜈蚣藻;酸水解;生物乙醇;库德毕赤酵母;还原糖含量;单糖组成;相关性网络

期刊名称: 食品与发酵工业

ISSN: 0253-990X

年卷期: 2024 年 50 卷 022 期

页码: 159-16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蜈蚣藻多糖含量丰富,价格低廉,具有发酵生产生物乙醇的潜力。该研究以蜈蚣藻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确定最佳稀酸预处理蜈蚣藻水解液的条件为料液比1∶20(g∶mL)、时间1.8 h、温度100℃、稀硫酸质量分数为3%,获得的还原糖含量最高,达到37.64%。对稀酸预处理蜈蚣藻水解液中单糖组成和含量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稀酸预处理能够显著提高蜈蚣藻水解液中单糖含量,半乳糖和葡萄糖是其中含量最高的单糖组分。利用库德毕赤酵母对蜈蚣藻水解液进行发酵,结果发现该菌具有良好的生长和产乙醇能力,而且接种量的增加能够显著提高菌株的生物量和乙醇发酵特性。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蜈蚣藻水解液中各单糖含量与生物量和各乙醇发酵参数呈显著负相关,生物量与各乙醇发酵参数呈显著正相关,表明蜈蚣藻水解液中单糖的消耗在库德毕赤酵母的生长和乙醇生产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酵母菌的生长状况直接关系到乙醇的发酵生产。相关性网络图显示,葡萄糖和半乳糖的消耗对库德毕赤酵母生物量增加和乙醇生产的影响最大。结果表明,利用蜈蚣藻为原料通过稀酸预处理结合库德毕赤酵母发酵,具有生产生物乙醇的应用潜力,该研究也为其他海藻发酵生产生物乙醇提供重要的技术参考。

分类号: TQ223.122%TQ920.6

  • 相关文献

[1]蜈蚣藻的营养成分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李静蕊,马海霞,杨贤庆,陈胜军,陈素文,戚勃. 2020

[2]北京地区番茄青枯病健康和发病植株根际细菌群落比较分析. 马荣,马毅楠,王星,谷医林,魏海雷,张晓霞. 2022

[3]决定不同类型甜瓜果实品质差异的关键性状. 徐伟欣,刘莉,佘建华,周莉,刘翔,张少慧,李志文. 2014

[4]基于微生物菌群调控的枯草芽孢杆菌改善低盐发酵鱼露品质作用机制. 李琰,李文静,李春生,杨大俏,王悦齐,王迪,陈胜军,吴燕燕,李来好. 2023

[5]山羊乳-FOS/GOS库德毕赤酵母DS8-1微胶囊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刘月,高云云,李珊,李王强,李宝坤,卢士玲,蒋彩虹,王庆玲,董娟,李宇辉. 2021

[6]基于TMT的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解析盐胁迫提高库德毕赤酵母耐热性机制. 刘秋影,李春生,杨贤庆,王悦齐,吴燕燕,马海霞. 2022

[7]耐高温酵母的筛选鉴定及发酵性能的初步研究. 毕金丽,刘娅,张殿朋,刘莉,史吉平,王建平. 2013

[8]不同生态环境下马铃薯还原糖含量分析. 张凤军,张永成,田丰. 2007

[9]鲜甘薯还原糖含量及多酚氧化酶活性对颗粒全粉色泽影响的比较研究. 王成,木泰华,何伟忠,孙红男. 2014

[10]马铃薯新品种-晋薯13号. 李荫藩,王春珍,张翔宇,陈云. 2004

[11]果胶酶苎麻脱胶:一种生产还原糖的新途径. 马世航,成莉凤,冯湘沅,杨琦,席果果,彭正红,段盛文. 2024

[12]生物乙醇生产发酵成熟醪考核指标的修正. 师德强,黄纪民,李海洪. 2014

[13]褐藻生物乙醇——可再生能源的新选择. 鲍萌萌,唐璐瑶,韩峰. 2017

[14]高效褐藻胶降解菌的筛选与产酶条件优化. 李婷婷,陈倩,石萍,耿旭. 2017

[15]生物乙醇转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 1999

[16]能源作物芦苇适宜收获期研究. 朱作华,蔡侠,谢纯良,李智敏,严理,龚文兵,胡镇修,彭源德. 2017

[17]转基因技术在能源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谭芙蓉,代立春,吴波,秦晗,祝其丽,王文国,汤晓玉,潘科,苏海锋,胡启春,何明雄. 2014

[18]纤维素乙醇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于婷,傅永福. 2008

[19]美国发展玉米乙醇对农产品市场的影响. 朱增勇,于立明. 2012

[20]基因工程在能源植物改良中的应用. 孙晓波,马鸿翔,王澎.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