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杂交F_1代主要农艺性状杂种优势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段晓铨

作者: 周书栋;马艳青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辣椒;农艺性状;杂种优势

期刊名称: 湖南农业科学

ISSN: 1006-060X

年卷期: 2013 年 19 期

页码: 15-18

摘要: 对8个辣椒亲本及其组配的16个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主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F1代中所有农艺性状超中优势平均值均为正值,以单株产量杂种优势最为明显,为39.19%;5个农艺性状超亲优势平均值均为正值,排前3位的农艺性状分别为单果重量(15.54%)、单株挂果数(11.99%)、单株产量(10.88%);5个农艺性状之间杂种优势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

分类号: S641.3

  • 相关文献

[1]辣椒净光合速率杂种优势与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马艳青,张竹青,陈文超,戴雄泽,李雪峰,曹小兵. 2009

[2]辣椒杂交F_1代主要性状杂种优势分析. 何建文,姜虹,赖卫,蓬桂华,詹永发,张绍军. 2012

[3]SSR标记遗传距离与辣椒杂种优势的关系. 何建文,姜虹,杨红,苏丹,刘永翔. 2013

[4]辣椒杂种优势研究初报. 罗玉秀. 1996

[5]辣椒品质性状杂种优势分析. 何建文,付文婷,吴迪,詹永发. 2021

[6]SSR 标记遗传距离与辣椒杂种优势的关系. 何建文,姜虹,杨红,苏丹,刘永翔. 2013

[7]基于全基因组SNP分析辣椒亲本间遗传距离与产量性状杂种优势的关系. 王昆,张宝玺,张正海,曹亚从,于海龙,王立浩. 2020

[8]我国辣椒杂交育种与杂交种子生产. 戴雄泽,马艳青,周群初,李雪峰. 2001

[9]辣椒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进展. 刘明月,周书栋,马艳青. 2013

[10]辣椒净光合速率杂种优势及其稳定性分析. 马艳青,陈文超,刘荣云,张竹青,戴雄泽,周群初,李雪峰. 2005

[11]基因工程雄性不育及辣椒杂种优势利用. 杨泽良,胡开林,党选民,曹振木. 2006

[12]辣椒杂种优势相关研究进展及其展望. 王昆,于海龙,曹亚从,张正海,王立浩,张宝玺. 2018

[13]辣椒核质互作雄性不育三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 王恒明,王得元,李颖,郭汉权. 2003

[14]辣椒苗期性状杂种优势的预测及相关性和配合力分析. 侯金珠,王兰兰. 2009

[15]辣椒苗期杂种优势生理指标的早期预测. 侯金珠,王兰兰. 2009

[16]辣椒杂交种与亲本苗期叶片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徐小万,李颖,王恒明,李涛,何水林,官德义. 2016

[17]辣椒新品种豫椒968. 詹玉丝. 2005

[18]苦瓜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 余中伟,向长萍. 2008

[19]大麦品种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配合力的研究. 王赛勤,郭军. 1996

[20]陕2A不育系微粉量对植株生长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朱刚. 199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