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沟湾养殖生态系统微食物环对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碳需求的贡献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杜美荣

作者: 杜美荣;李凤雪;方建光;高亚平;房景辉;蒋增杰;王同勇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微食物环;微微型浮游生物;原生动物;纤毛虫;长牡蛎;碳需求

期刊名称: 海洋与湖沼

ISSN: 0029-814X

年卷期: 2019 年 06 期

页码: 1334-134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采用海域大规模调查和模拟现场流水法测定了桑沟湾海域微食物环主要组分生物(微微型浮游生物、微型鞭毛虫和纤毛虫)在桑沟湾的季节分布和对长牡蛎食物来源的贡献。对桑沟湾海域浮游生物现存量的调查结果显示:微食物环生物丰度和生物量以冬季最低(P<0.05)。微食物环组成生物的生物量以微型鞭毛虫最大,占51.69%(无色素体微型鞭毛虫HNF贡献37.31%,有色素体微型鞭毛虫PNF贡献14.38%),其次是异养细菌(39.03%),纤毛虫和微微型真核浮游生物贡献较小,分别为2.31%和0.66%。使用模拟现场流水法,测定了长牡蛎对浮游生物的摄食,其清滤率变化范围为0.26—3.50L/(g·h),随着粒径的增大,长牡蛎对浮游生物的清滤率增加。长牡蛎对不同浮游生物的清滤率由大到小依次为:2μm以上有色素体浮游生物>纤毛虫>2μm以下有色素体浮游生物>无色素体微型鞭毛虫>异养细菌,长牡蛎对2μm以上有色素体浮游生物碳截留最大(289.20±62.36μg/(g·h)),其次是无色素体微型鞭毛虫,异养细菌和纤毛虫。传统的对于贝类食物来源的测定忽略了异养细菌、HNF以及纤毛虫,对微食物环框架的研究得出三种生物对长牡蛎的碳贡献为1563.58μg/(g·d)(17.94%),指示原生动物(异养鞭毛虫和纤毛虫)在长牡蛎的食谱组成中的地位不可忽视。异养细菌除了参与微食物环,还能被长牡蛎直接或者间接的摄食,成为长牡蛎的食物来源之一。本文结果为长牡蛎的养殖容量评估和微食物环生物对养殖生态系统的贡献分析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

分类号: S917.4

  • 相关文献

[1]獐子岛海域浮游植物的粒径结构及碳流途径. 蒋增杰,杜美荣,姜绪,梁峻,赵学伟,刘毅,张媛,张晓芳,方建光. 2015

[2]南海北部海域春季浮游细菌和病毒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张喆,王晓红,巩秀玉,刘永,廖秀丽,蔡文贵,黄洪辉. 2017

[3]热带西太平洋Y3和M2海山微食物网主要类群生态分布与比较. 赵丽,赵燕楚,王超锋,张武昌,孙晓霞,李学刚,赵苑,肖天. 2017

[4]桑沟湾微微型浮游生物丰度和生物量分布的季节变化. 赵燕楚,赵丽,张武昌,刘素美,蒋增杰,方建光,赵苑,肖天. 2018

[5]桑沟湾微微型浮游生物丰度和生物量分布的季节变化. 赵燕楚,赵丽,张武昌,刘素美,蒋增杰,方建光,赵苑,肖天. 2018

[6]流式细胞计分析海洋微微型浮游生物:样品固定及贮存方法. 晁敏,张利华,张经. 2005

[7]瘤胃纤毛虫在反刍动物营养和代谢中作用的研究概述. 高民. 1997

[8]西藏农区黄牛主要瘤胃微生物及瘤胃液物质特征值. 田发益,李晓忠,巴平,钟国辉,袁雷,何冰梅. 2010

[9]瘤胃纤毛虫在反刍动物营养和代谢中作用的研究概述. 高民. 1992

[10]2012年6月份桑沟湾褐潮期间浮游植物和浮游纤毛虫群落结构特征. 郭术津,丰美萍,张瑞峰,于莹,张武昌. 2015

[11]三种纤毛虫对土壤微生物量和有效氮磷含量的影响. 孙焱鑫,林启美,赵小蓉. 2003

[12]中国内蒙古山羊瘤胃纤毛虫种类构成的研究. 桂荣,今井壮一. 1990

[13]鲩肠袋虫超微结构的研究:侧重体表皮层(英文). 李明,王崇,李伟东,曾令兵,汪建国,吕永辉,龚小宁. 2012

[14]扁吻鱼鱼苗寄生虫病防治试验. 马燕武,任波,张人铭,吐尔逊,任慕莲,阿不都,艾则孜,刘宇,郭焱. 2006

[15]瘤胃原虫在瘤胃内建立及其研究进展. 彭宏刚,陈翔宇,刘艳丰,张玲. 2017

[16]中国水牛瘤胃纤毛虫分布与挥发性脂肪酸的研究. 桂荣,赵青余,那日苏,张民,杨炳壮,黄峰. 2005

[17]瘤胃微生态系统中纤毛虫的生物学意义. 郭健,姚军,牛春娥. 2002

[18]夏季蓝藻水华期间太湖河口区和敞水区纤毛虫群落组成及水平分布. 李静,卢文轩,张雷燕,陈非洲. 2014

[19]耕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原生动物群落的影响. 韩雪梅,梁子安,王明伟,陈云峰,胡诚,吴思宇. 2013

[20]有机肥和秸秆还田对黄泥田土壤微食物网的影响. 陈云峰,夏贤格,胡诚,李双来,乔艳,刘东海.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