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黄颡鱼体色分化群体形态差异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周华兴

作者: 周华兴;段国庆;胡玉婷;汪焕;江河;凌俊;潘庭双;陈小雷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杂交黄颡鱼;体色分化;形态差异;多元统计分析

期刊名称: 水产科学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5 期

页码: 726-73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对黄颡鱼(♀)和瓦氏黄颡鱼(♂)的苗种期子代两个体色分化群体的26个可量性状进行统计和测定,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除了体色上的分化,两个群体的杂交黄颡鱼在脂鳍末端到尾鳍基的距离、尾柄长、眼径、眼间距、背刺长、胸刺长等特征上出现分化。不同形态特征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通过形态学特征聚类可区分两个群体,其中尾柄长/体长(C8)和眼径/头长(C17)性状为两个群体间判别力最高的性状,以此推导判别公式:黄色群体=0.933C8+65.755C17-14.754,黑色群体=7.744C8+33.086C17-10.416。本试验为杂交黄颡鱼性状分化群体的鉴定及良种选育提供依据。

分类号: S917.4

  • 相关文献

[1]基于形态学差异探讨秦岭细鳞鲑亚种有效性问题. 蒙彦晓,王桂华,熊冬梅,刘海侠,张建禄,王继隆,王立新,刘小林. 2018

[2]湖北7个克氏原螯虾群体形态差异分析. 崔学海,沙航,郜卫华,梁宏伟,罗相忠. 2023

[3]长江口刀鲚群体形态差异研究. 刘若晖,宋超,杨刚,赵峰,张涛,耿智,冯广朋,胡丽娟,彭彪彪,庄平. 2022

[4]池塘内循环流水(IPA)养殖杂交黄颡鱼试验. 魏泽能,崔凯,梁阳阳,杨坤,蔡修兵,汪小三,刘冕. 2018

[5]哈尼梯田稻-渔共作模式下杂交黄颡鱼肠道微生物研究. 朱昊俊,强俊,徐钢春,陶易凡,包景文,徐跑. 2021

[6]大菱鲆4个进口群体的形态差异分析. 于飞,张庆文,孔杰,栾生. 2008

[7]达氏鳇、施氏鲟及其杂交种(施氏鲟♂×达氏鳇♀)形态差异与判别分析. 张颖,刘晓勇,曲秋芝,孙大江. 2012

[8]嘉陵江不同江段蛇耳石形态特征及差异. 彭艳,曾燏,张臣,龚建涵,周小云. 2018

[9]嘉陵江不同江段蛇耳石形态特征及差异. 彭艳,曾燏,张臣,龚建涵,周小云. 2018

[10]3个红罗非鱼群体的形态差异分析. 杨慧,朱文彬,董在杰,吕帆,公翠萍,刘念,袁新华. 2015

[11]柴达木盆地不同盐生境下黑果枸杞形态结构比较. 辛菊平,朱春云. 2015

[12]白斑狗鱼与黑斑狗鱼的形态差异与判别分析. 霍堂斌,袁美云,马波,蔡林刚,阿达可白克·可尔江,姜作发. 2011

[13]黄海、东海近海七个棘头梅童鱼地理群体的形态差异分析. 梁述章,宋炜,赵明,谌微,李羽,马凌波. 2018

[14]4个大鲵群体的形态差异与判别分析. 解宜兴,毛盼,邓智勇,何平,李军涛. 2019

[15]长江流域10个不同水域克氏原螯虾野生群体形态差异分析. 张龙,石林林,梁宏伟,李青彬,李艳和. 2018

[16]青岛近岸金乌贼繁殖群体形态特征及遗传分化. 王林龙,张秀梅,王展,宋娜,高天翔. 2019

[17]黄唇鱼、大黄鱼、丁氏皱和棘头梅童鱼的形态差异和判别分析. 廖锐,区又君,勾效伟,李加儿. 2009

[18]棕点石斑鱼(♀)*蓝身大斑石斑鱼(♂)杂交后代与亲本的形态差异. 吴玉萍,田永胜,李振通,张晶晶,李子奇,成美玲,王林娜,马文辉,庞尊方,翟介明. 2019

[19]红鳍东方鲀(Takifuguru bripes)雌、雄个体的形态特征比较. 岳亮,王新安,马爱军,孙志宾,倪世俊,赵艳飞,侯仕营,翟介明,孟雪松. 2016

[20]环境因素对香蕉叶斑病菌喙突脐蠕孢生长和产孢的影响. 黄思良,岑贞陆,覃丽萍,付岗,黎起秦.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