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多酚氧化酶基因GhPPO1的克隆及在棉铃虫取食诱导反应中的作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麻巧迎

作者: 麻巧迎;张帅;吕丽敏;雒珺瑜;王春义;崔金杰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棉花;多酚氧化酶;基因克隆;表达量分析;PPO活性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14 年 47 卷 16 期

页码: 3174-318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克隆棉花多酚氧化酶基因(GhPPO1)全长cDNA序列,分析其序列特征,并研究其及多酚氧化酶系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的取食诱导反应,明确其在棉花防御棉铃虫取食中的作用。【方法】根据笔者研究组前期从棉花SSH文库中获得的对昆虫取食诱导响应明显的棉花PPO基因序列片段,设计5′RACE特异引物,进行5′端RACE反应,测序后进行序列拼接。拼接序列在NCBI棉花dbEST数据库中,用Blastn程序进行同源检索,获得一条EST(GenBank登录号:DR461072.1)与测序结果有410 bp重复。用DNAstar进行组装、电子延伸,获得一条棉花PPO基因序列,命名为GhPPO1。在GhPPO1序列两端设计引物进行全长验证,同时设计引物,以棉花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测序,验证GhPPO1是否含有内含子。采用BLASTX在NCBI数据库中对验证后的GhPPO1序列进行同源序列分析;ClustalW软件进行多重序列比对;MEGA 4.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同时对推测的编码区氨基酸序列进行功能位点及理化性质的预测与分析,所用软件包括ANTHEPRO5.0、ExPASy、InterProscan等。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机械损伤、棉铃虫取食和口腔分泌物处理后,棉花叶片中GhPPO1的mRNA表达量;并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棉花叶片中PPO酶系的活性变化趋势。【结果】GhPPO1的cDNA序列全长为2 022 bp,推测该基因编码区(ORF)为1 797 bp,编码598个氨基酸,5′UTR含102 bp,3′UTR含123 bp,预测其等电点为6.11,蛋白分子量约67.18 kD,无内含子。GhPPO1编码区氨基酸序列包含CuA和CuB结合位点、3个N-糖基化位点、8个N-豆蔻酰化位点、6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8个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1个依赖于cAMP和cGMP的蛋白激酶磷酸化位点及1个酰胺化位点。GhPPO1的CuA和CuB离子结合区,有PPO蛋白关键氨基酸组氨酸和半胱氨酸。GhPPO1蛋白与其他植物的PPO蛋白序列最大相似度几乎均在50%以上,与其他植物PPO蛋白进化关系相对较远。机械损伤棉花叶片后,GhPPO1表达量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至6 h表达量最高,为无处理对照的3.29倍;1龄末期棉铃虫幼虫取食棉花后,叶片中该基因的表达量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然后又升高的趋势,至12 h表达量最高,为无处理对照的6.04倍;棉铃虫取食3 h和6 h后的表达量低于机械损伤处理后相同时间的表达量。棉铃虫取食和机械损伤棉花叶片后,PPO酶活性均呈现出升高趋势,且机械损伤处理酶活性在各时间段均高于棉铃虫幼虫取食处理。与未做任何处理的正常叶片相比,机械损伤和清水共同处理的叶片GhPPO1表达量及PPO酶活性显著升高,而机械损伤和棉铃虫幼虫口腔分泌物共同处理的叶片GhPPO1表达量及PPO酶活性无显著变化,表明口腔分泌物对GhPPO1表达量及PPO酶活性有抑制作用。【结论】获得了GhPPO1的全长cDNA序列,证明GhPPO1是棉花防御棉铃虫取食的关键PPO基因,推测棉铃虫口腔分泌物中存在抑制棉花PPO酶活性升高物质,该物质在棉铃虫适应寄主植物产生的防御反应中发挥作用。

分类号: S435.622.3

  • 相关文献

[1]暗黑鳃金龟幼虫类钙粘蛋白基因的克隆及组织表达特异性分析. 尹姣,曹雅忠,张帅,仵均祥,李克斌. 2015

[2]Ghppo1基因在棉花防御中的表达及功能分析. 楚博,楚博,张帅,雒珺瑜,王春义,吕丽敏,朱香镇,王丽,崔金杰. 2018

[3]氨基酸铜对棉花黄萎病株几种酶活性的影响. 李晓宇,胡明,朱宝成,马平. 2004

[4]BMP2和BMP4基因在草原红牛睾丸组织中的表达量分析. 秦立红,张国梁,吴健,李旭,刘基伟,王蕾,赵玉民,赵志辉. 2016

[5]马铃薯StZFP593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朱文峰,贺苗苗,沈硕,王舰. 2021

[6]大豆肌醇加氧酶基因响应线虫胁迫的表达分析. 王学敏,杨若巍,王超,陈井生,王惠,段玉玺. 2017

[7]亚致死浓度甲维盐胁迫对甜菜夜蛾幼虫解毒酶系活力及其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戴瀚洋,孙洋,柏立新,赵静,肖留斌,谭永安. 2015

[8]黑小麦面片加工过程中色泽变化研究. 党斌,张国权. 2011

[9]黄淮麦区小麦品种PPO活性基因等位变异的检测及分布. 杨子博,顾正中,周羊梅,王安邦,罗伯祥,沈业松. 2016

[10]丝瓜多酚氧化酶PPO基因家族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朱海生,康娟,刘建汀,陈敏氡,李永平,王彬,林碧英,温庆放. 2018

[11]青海地区不同品种(系)马铃薯块茎褐变规律的研究. 张璐,纳添仓,叶广继. 2022

[12]抗坏血酸对小麦多酚氧化酶活性抑制的研究. 常成,张海萍,尤明山,李卫华,刘广田,李保云. 2007

[13]新疆小麦品种中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基因等位变异的分布. 王亮,穆培源,徐红军,庄丽,桑伟. 2008

[14]鲜甘薯还原糖含量及多酚氧化酶活性对颗粒全粉色泽影响的比较研究. 王成,木泰华,何伟忠,孙红男. 2014

[15]小麦籽粒PPO同工酶及其活性分析. 常成,张海萍,李保云,刘广田. 2007

[16]冷冻萎凋对工夫红茶品质影响研究. 黄建琴,王文杰,丁勇,袁自春,王烨军,胡善国,叶靖. 2005

[17]新疆主栽马铃薯品种PPO活性比较及其切片随时间变化褐变规律研究. 邹淑萍,张健,许铭强,孟伊娜,马燕,张谦. 2017

[18]山东部分小麦种质的多酚氧化酶活性分析. 周娟,隋新霞,李根英,樊庆琦,郭栋,楚秀生,黄承彦. 2013

[19]不同色价山葡萄总酚及相关酶活性的比较分析. 赵滢,杨义明,王振兴,刘迎雪,许培磊,艾军,李晓艳. 2014

[20]基于转录组数据对陆地棉GhHMP1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韩明格,韩明格,王晓歌,杨笑敏,王德龙,王俊娟,王帅,郭丽雪,樊伟丽,陈超,叶武威.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