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关鹤

作者: 关鹤;赵泓;云兴福;刘凡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荧光原位杂交(FISH);植物;基因组

期刊名称: 分子植物育种

ISSN: 1672-416X

年卷期: 2006 年 4 卷 S1 期

页码: 107-113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基因组原位杂交是以亲本之一的总基因组DNA做探针,另一亲本的基因组DNA做封阻,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染色体/染色质检测技术。在其发展的十几年里,已在植物的基因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应用这一技术可对多倍体中基因组之间的亲缘关系、基因组组成及起源进行研究;对杂交种中染色体组的组成进行分析;对代换系、附加系和易位系进行有效的鉴定,并对其中的外源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的来源、大小、数目及发生位点进行检测和定位。此外,利用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还有助于确定物种间的同源性;研究杂交种中来源不同的染色质在核中的分布;探索B染色体的起源、染色体间的配对、重组、交换等现象。随着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体系的不断发展、完善和改进,其应用范围不断拓展,在植物基因组研究领域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分类号: Q943.2

  • 相关文献

[1]普通小麦三个基因组之间的遗传关系及原位杂交分析. 李大勇,张学勇,杨继,饶广远. 2000

[2]高等植物线粒体基因组测序和序列分析. 李双双,薛龙飞,苏爱国,雷彬彬,王玉美,华金平. 2011

[3]高等植物基因组测序回顾与展望. 刘蓉蓉. 2011

[4]改进的拟南芥CAPS标记方法. 苑克俊. 2005

[5]应用GISH与RFLP转化的STS标记鉴定小麦-中间偃麦草抗黄矮病端体系. 崔志富,林志珊,辛志勇,唐益苗,张增艳. 2005

[6]小麦-大麦2H异代换系的鉴定(英文). 原亚萍,陈孝,肖世和,A.K.M.R.ISLAM,辛志勇. 2003

[7]白芥×甘蓝F_1代及BC_1代单体异附加系的GISH分析. 魏文辉,张苏锋,李均,王力军,陈波,方小平,王转,罗莉霞. 2006

[8]应用GISH与STS标记鉴定小麦-中间偃麦草抗黄矮病端体系. 崔志富,林志珊,辛志勇,唐益苗,张增艳,卢勤. 2006

[9]斑茅割手密复合体(GXAS07-6-1)及其与甘蔗F_1的GISH分析. 罗霆,林秀琴,张保青,周珊,杨翠芳,雷敬超,高轶静,段维兴,张革民,李杨瑞. 2017

[10]对基因组原位杂交信号释译可能出现的片面性——来自一个小麦易位系(A-3)中外源遗传物质鉴定的启示. 茹岩岩,张学勇,李大勇,游光霞,晏月明. 2002

[11]K型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保持系T911289中外源遗传物质的初步鉴定(英文). 刘保申,李大勇,张学勇,高庆荣,孙兰珍,孙其信,董树亭. 2003

[12]GISH与其他技术相结合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王坤波,刘方. 2010

[13]马铃薯转三价病毒YRX外壳蛋白基因片段株系的核型及荧光原位杂交分析. 杨通静,黄永会,刘作易. 2014

[14]向日葵rRNA基因克隆及其染色体定位研究. 高猛,安玉麟,孙瑞芬,张艳芳. 2014

[15]两种探针标记试剂盒在橡胶树单染色体FISH验证的效果比较. 王波,王英,高和琼,庄南生. 2018

[16]MYC基因家族5成员在巴西橡胶树染色体上的物理定位. 高豫,庄南生,王英,高和琼. 2018

[17]巴西橡胶树HbPEPRK基因家族5个成员在染色体上的定位. 代素珍,庄南生,王英,高和琼. 2019

[18]菲律宾蛤仔重复序列28S RRNA及组蛋白H3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卢素敏,包振民,张玲玲,孟庆磊,胡景杰,胡晓丽,刘慧,方建光. 2007

[19]普通西瓜3个变种45S rDNA和5S rDNA的染色体定位. 江姣,张海英,郭绍贵,任毅,孙宏贺. 2012

[20]兰科植物染色体研究现状及前景. 王筠竹,陈跃,秦德辉,陈丽萍,孙崇波.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