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候、水汛与河防:黄河十二月水名及其防汛意义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郭云奇
作者: 郭云奇;惠富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黄河;十二月水名;物候;水汛;河防
期刊名称: 中国农史
ISSN: 1000-4459
年卷期: 2023 年 42 卷 004 期
页码: 44-5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SCI
摘要: "黄河十二月水名"是以物候名称反映黄河一年十二个月水势状态的时令体系.黄河的涨落变化对沿岸民众生活有极大影响,是相关黄河文化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古人通过观察黄河从正月至十二月每个月的水势变化,利用各种物候及节令概念,总结出相应的水名体系.这套水名体系曾对黄河下游地区的防汛抗灾及农业活动产生了一定的指导作用.明清以降,由于国家加强对黄河河防的直接管理,在十二月水名的基础上,逐渐衍生出"水汛"名称,进而形成现今人们所熟知的"桃、伏、秋、凌"四汛体系,朝廷则在"水汛"名称系统之下,依据汛期指导河防,安排河工.
分类号: S-09%K207
- 相关文献
[1]黄河谷地干旱区绿地草坪喷灌系统的应用. 王海. 2004
[2]黄河下游调水调沙与暴雨事件对营养盐输出通量的影响. 吴念,刘素美,张桂玲. 2017
[3]黄河“夺泗入淮”对苏北的影响. 蒋慕东,章新芬. 2006
[4]河流泥沙及水流对黄河生态健康的调节作用. 王海军,王洪铸,赵伟华,沈亚强,茹辉军,梁小民. 2016
[5]长江与黄河入海活性硅输送规律及变化趋势. 王昊,冉祥滨,臧家业,刘军,曹磊,刘森,马永星. 2018
[6]黄河流域淡水鱼类多样性和保护. 赵亚辉,邢迎春,吕彬彬,周传江,杨文波,赵凯. 2020
[7]黄河河龙区间泥沙量的时空分布特性 被引量:1. 那巍,王婧,韩启彪. 2018
[8]黄河壶口—三门峡段渔业水域中溶解氧现状及影响因素. 王绿洲,杨元昊,任惠丽,李维平,杨娟宁. 2009
[9]发展草地农业,确保黄河中下游滩区安全. 任继周,常生华. 2007
[10]基于环境DNA技术的东平湖鱼类多样性研究. 仝亚东,匡箴,刘鹏飞,梁翼东,凡迎春,徐东坡. 2023
[11]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对黄河壶口至三门峡段浮游生物资源的影响. 余斌,张建军,刘一欧,张军燕,沈红保,任敬. 2013
[12]三江源黄河地表水水环境现状评价. 石红霄,卢素锦,李鹏,杨艳莉. 2009
[13]黄河壶口至三门峡段不同断面水质理化特征研究. 王绿洲,李维平,杨元昊,任惠丽,杨娟宁. 2008
[14]黄河河流生态恢复的目标. 沈红保. 2011
[15]黄河流域农业生产现状及其结构调整. 陈印军,吴凯,卢布,袁璋,许越先. 2005
[16]黄河壶口-三门峡段经济鱼类产卵场环境监测与保护. 王绿洲,杨元昊,杨娟宁,李维平,任惠丽. 2011
[17]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对壶口至三门峡段鱼类群落结构的影响. 张军燕,张建军,沈红保,吕彬彬,王晓臣,邢娟娟. 2012
[18]黄河干流中上游水生生物资源调查研究. 袁永锋,李引娣,张林林,余斌,齐喜荣. 2009
[19]黄河和小清河主要污染物入海量的估算. 马绍赛,辛福言,崔毅,乔向英. 2004
[20]黄河龙门-三门峡渔业水域环境评价及鱼体重金属残留研究. 任惠丽,杨元昊,王绿洲,杨娟宁.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论明清时期贵州土司区动植物纤维业经营与环境的兼容
作者:俞智法;惠富平
关键词:明清时期;贵州;土司区;纤维业
-
河道、边界与田赋——以明清黄河孟津至桃花峪段滩案为中心的考察
作者:郭云奇;惠富平
关键词:黄河滩地;河道变迁;滩案;划界;田赋
-
晚清《植物学》的创译及其科学传播意义研究
作者:孙雁冰;惠富平
关键词:科技翻译;科学传播;李善兰;《植物学》;晚清时期
-
明清江南地区油菜生产及其多重效益
作者:惠富平;钱伶俐;李祥凝
关键词:油菜生产;稻油轮作;明清时期;江南地区
-
民国时期江苏稻田养鱼述略
作者:李凡;朱世桂;惠富平
关键词:
-
明清时期苜蓿的地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刘爽;惠富平
关键词:苜蓿;明清;分布;灾区社会;卫所;本土化
-
专题性作物博物馆的兴起与发展
作者:郭云奇
关键词:专题性;作物博物馆;农作物;农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