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安全转基因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根平

作者: 王根平;杜文明;夏兰琴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转基因植物;安全标记基因;标记基因删除法;基因叠加;叶绿体转化法;基因拆分法;基因定点修饰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14 年 47 卷 05 期

页码: 823-84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转基因技术是进行基因功能研究和作物遗传改良的重要工具。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和基因枪轰击法是两种主要的遗传转化方法。从1996年首例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以来,2012年全球有28个国家和地区种植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已达1.7亿公顷。随着全球转基因作物的大面积商业化种植,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越来越多地受到公众关注。安全转基因技术的研发对于转基因植物的商业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详细介绍了目前已报道的安全转基因技术原理及其应用现状。按其作用原理和目的将其分为4类:安全选择标记、标记基因删除及基因叠加、基因漂移防控法和基因定点编辑整合技术。其中,安全选择标记按其筛选原理分为糖代谢相关标记、氨基酸代谢相关标记、激素相关标记和抗逆相关标记。与抗生素和除草剂抗性标记相比,这类标记基因及其表达产物对人和其他生物更安全。标记基因删除及基因叠加技术包括共转化法、位点特异性重组法、转座子法、同源重组法以及基于位点特异性重组的基因叠加技术,其中共转化法又包括农杆菌介导的共转化法和基因枪介导的表达盒共转化法。基因叠加技术为复合性状转基因植物研发奠定了基础,有望成为未来多性状转基因植物研发的重要技术之一。基因漂流防控法包括叶绿体转化法和基因拆分法。基因定点编辑和整合技术包括锌指核酸酶、TALEN和CRISPR/Cas9系统介导的基因定点编辑和整合技术。其中,TALEN和CRISPR/Cas9技术,设计简单,成本低,易操作,靶点分布广泛,有望成为安全转基因研发和应用的重要技术。文章对这些技术原理及其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讨论了其优缺点,并展望了安全转基因技术研发重点和发展趋势。

分类号: Q943

  • 相关文献

[1]安全标记基因pmi在果树转基因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王鸿,郝燕. 2011

[2]植物遗传转化的替代方法及研究进展. 李君,李岩,刘德虎. 2011

[3]植物基因叠加技术的研究进展. 谭茂玲,李晨,闫晓红,梁国鲁,魏文辉. 2011

[4]植物人工染色体:下一代基因工程的载体. 李晨,闫晓红,杨洁,杨清,魏文辉. 2011

[5]转基因植物疫苗的研究现状及前景. 李晓东,程智慧,于燕. 2001

[6]转基因植物作为生物反应器在疫苗生产中的应用. 任志强,刘惠民,李润植,杨慧珍. 2003

[7]转基因植物生态风险研究进展. 陈栋,周新桥,江振河. 2004

[8]转基因植物中外源基因的遗传学行为. 华志华,黄大年. 1999

[9]安全选择标记和无选择标记转基因技术研究进展. 薛健,郭东全,赵桂兰,杨向东,王立军. 2008

[10]转基因植物对农业、农民和生态发展的意义. 朱述钧,倪万潮. 2006

[11]镉超积累植物及植物镉积累特性转基因改良研究进展. 蔡利娟,范仲学,全先庆,张延新,杜瑞雪. 2009

[12]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马祥建,郝德荣. 2011

[13]抗旱、耐盐基因类型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 程继东,安玉麟,孙瑞芬,刘力萍,张启辰. 2006

[14]转基因植物及产品检测技术研究综述. 黄司思,程在全. 2011

[15]植物对干旱胁迫的分子反应. 宋松泉,王彦荣. 2002

[16]转基因植物的表型变异、分子检测与遗传分析. 杜春芳,李润植,刘惠民,任志强,李朋波. 2003

[17]转基因植物中标记基因的安全性新策略. 赵艳,王慧中,于彦春,黄大年. 2003

[18]植物抗寒基因及其在品种改良中的应用. 刘汉梅,张怀渝,谭振波,黄玉碧. 2005

[19]高效删除标记基因的Bhlea2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邹璐琳,魏建华,王宏芝,张少斌. 2011

[20]微测序基因芯片检测质粒pCAMBIA 1301. 高秀丽,杨剑波,景奉香,赵建龙.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