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肥模式下设施菜田土壤团聚体养分和微生物量特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荣勤雷

作者: 荣勤雷;李若楠;黄绍文;周春火;唐继伟;王丽英;张彦才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设施菜田;土壤团聚体;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化肥减施

期刊名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ISSN: 1008-505X

年卷期: 2019 年 7 期

页码: 1084-1096

摘要: [目的]针对设施蔬菜生产中普遍存在的化肥施用严重超量、化肥与有机肥配施模式不合理等现象,利用日光温室蔬菜有机肥/秸秆替代化肥模式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设施菜地土壤团聚体养分、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影响,为设施蔬菜优质高效生产和减量施用化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5%或50%的无机氮肥用玉米秸秆或猪粪中氮替代,进行温室蔬菜田间定位试验.试验共设5个处理(各处理等氮、等磷、等钾):1)全部施用化肥氮(4/4CN);2) 3/4化肥氮+1/4猪粪氮(3/4CN+1/4MN);3) 2/4化肥氮+2/4猪粪氮(2/4CN+2/4MN);4) 2/4化肥氮+1/4猪粪氮+1/4秸秆氮(2/4CN+1/4MN+1/4SN);5) 2/4化肥氮+2/4秸秆氮(2/4CN+2/4SN).在定位试验第6年冬春茬黄瓜季拉秧期采取耕层土壤样品,分析土壤团聚体分布规律和稳定性,并测定各粒级团聚体中土壤养分和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结果]设施菜地土壤团聚体以250~1000μm团聚体和> 2000μm团聚体为主,其含量分别平均为32.0%和38.4%.较4/4CN模式,有机肥/秸秆替代化肥模式提高了土壤大团聚体(> 250μm)比例.配施秸秆模式对土壤团聚体分布影响相对较大,并显著提高土壤团聚体机械稳定性,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平均几何直径(GMD)分别提高6.1%和11.2%.在<250μm团聚体、250~1000μm团聚体、1000~2000μm团聚体和> 2000μm团聚体中,不同有机肥化肥配施模式(3/4CN+1/4MN、2/4CN+2/4MN、2/4CN+1/4MN+1/4SN、2/4CN+2/4SN)土壤有机碳含量较4/4CN模式分别增加36.8%~89.6%、34.9%~100.3%、29.5%~69.2%和21.7%~72.1%,分别平均增加69.8%、76.6%、56.9%和49.2%.不同施肥模式对有机碳、全氮、硝态氮、速效磷的影响规律基本一致.土壤有机碳、全氮主要分布在250~1000μm团聚体和> 2000μm团聚体中,平均分别占土壤有机碳储量的34.1%、35.2%和土壤全氮储量的34.0%、36.4%.土壤硝态氮在250~1000μm团聚体与1000~2000μm团聚体中含量较高,土壤速效钾、微生物量碳氮含量表现为随土壤团聚体直径的增大而提高,而速效磷则随土壤团聚体直径的增大而降低.[结论]设施菜田土壤团聚体优势粒级为> 2000μm团聚体和250~1000μm团聚体,配施秸秆模式显著提高土壤团聚体的机械稳定性.有机肥/秸秆替代化肥模式提高土壤各级团聚体有机碳、全氮、硝态氮和速效磷含量.设施菜地土壤有机碳氮主要分布在250~1000μm团聚体和> 2000μm团聚体中,而微生物量碳、氮含量随土壤团聚体直径的减小而呈增加的趋势.

分类号: S158`S154.3`S626

  • 相关文献

[1]保护性耕作下黄土高原作物轮作系统土壤健康评价. 王明明,李峻成,沈禹颖. 2011

[2]不同利用方式下草地土壤微生物及土壤呼吸特性. 郭明英,朝克图,尤金成,徐丽君,王丽娟,贾淑杰,辛晓平. 2012

[3]氮素有机替代对东北黑土区土壤微生物碳磷资源限制的影响. 崔继文,徐新朋,何萍,周卫,朱平. 2020

[4]长期定位施肥下黑土呼吸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贺美,王立刚,王迎春,沈欣,张亦涛,朱平. 2018

[5]聚天冬氨酸尿素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谢方淼,李东坡,李健强,蔡典雄. 2011

[6]氮肥管理对秸秆还田下土壤氮素供应和冬小麦生长的影响. 赵士诚,魏美艳,仇少君,何萍. 2017

[7]转Bt基因玉米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刘玲,赵建宁,王生荣,杨殿林,李刚,娜布其,娜日苏. 2011

[8]秸秆还田和添加生物炭对热带地区稻菜轮作体系中淹水后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胡天怡,车佳玥,胡煜杰,陈绮琦,张冬明,雷菲,曾建华,汤水荣,伍延正,孟磊. 2024

[9]有机物料输入稻田提高土壤微生物碳氮及可溶性有机碳氮. 陈安强,付斌,鲁耀,段宗颜,胡万里. 2015

[10]不同覆盖处理对旱作水稻土壤碳氮变化及氮素平衡的影响. 陈志龙,李勇,许建平,张永春. 2013

[11]连续施用无害化污泥堆肥对沙质潮土肥力的影响. 冀拯宇,周吉祥,郭康莉,刘晓,朱兴娟,姜慧敏,杨俊诚,李桂花,张建峰. 2018

[12]种植冬绿肥对红壤幼龄橘园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酶活的影响. 刘晗,王萍,孙鲁沅,秦文婧,陈晓芬,陈金,周国朋,梁婷,刘佳,李燕丽. 2023

[13]新建设施菜田土壤培肥措施研究进展. 文方芳,金强,王胜涛,梁金凤,吴建平,于兆国. 2012

[14]寿光设施菜田碳、氮演变及其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雷宝坤,陈清,范明生,张福锁,甘延东. 2008

[15]绿色防控模式对叶菜害虫的控制作用及综合效益评价. 洪文英,吴燕君,林文彩,汪爱娟,张舟娜,赵丽. 2014

[16]水氮互作对设施菜田土壤氮素形态组成以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蔡树美,诸海焘,张德闪,付子轼,徐四新,吕卫光. 2021

[17]硝化抑制剂和肥料减施对减少设施菜田氮源气体排放及与微生物功能基因的互作. 王凌,张国印,刘孟朝,孙世友,刘蕾,茹淑华,赵欧亚,李博文. 2021

[18]功能微生物菌剂防控设施菜田土壤磷素面源污染的效果. 崔佳萌,刘蕾,李博文,张国印,赵欧亚,郜静,李玭,刘辉,马丽敏,王凌. 2021

[19]不同浓度草铵膦制剂防治休耕地杂草的效果. 田守波,王鑫,陆峰,吴叶飞,张庆峰,张兆辉. 2020

[20]不同施肥模式对设施秋冬茬芹菜生育期间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王文锋,李春花,黄绍文,高伟,唐继伟.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