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孢囊线虫3号和4号生理小种不同龄期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高峰

作者: 彭德良;高丙利;黄文坤;孔令安;龙海波;彭焕;简恒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豆孢囊线虫;生理小种;转录水平差异;cDNA抑制消减文库

期刊名称: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ISSN:

年卷期: 2014 年

页码: 1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glycines是大豆上重要病源线虫,而有关大豆孢囊线虫不同生理小种与寄主互作机理差异的研究仍十分缺乏。本研究通过分析大豆孢囊线虫3号与4号生理小种同大豆高感品种中黄13互作阶段的转录水平差异来探讨3号与4号生理小种对大豆寄主中黄13的应答差异。最终,应用有限的线虫材料通过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分别构建了大豆孢囊线虫侵染后二龄、三龄和四龄雌虫这3个龄期共6个cDNA抑制消减文库。在这6个cDNA抑制消减文库中共发现689个候选的差异表达基因。通过qRT-PCR分析最终确定92个为3号与4号生理小种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其中包括8个效应蛋白编码基因。并且,在3号与4号...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孢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抗性鉴定研究. 马书君,张玉华,薛庆喜,吴和礼,刘汉起,商绍刚,霍虹,王福录,高国金. 1991

[2]山东省大豆孢囊线虫生理小种的鉴定. 邢邯,赵经荣,战明奎,李佩,盖钧镒. 1997

[3]山东省2个大豆孢囊线虫群体生理小种鉴定及其烟草寄生性测定. 管锡财,梁晨,彭德良. 2017

[4]黄淮地区大豆品种对大豆孢囊线虫5号小种的抗性鉴定. 张磊,戴瓯和. 1992

[5]黑龙江省抗大豆孢囊线虫品种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杜志强,田中艳,高国金,周长军,王明泽,李志学,吴耀坤,李肖白. 2006

[6]大豆孢囊线虫病发生危害、生理小种及抗性鉴定研究进展. 张东升. 1998

[7]黑龙江省安达地区大豆孢囊线虫生理小种遗传分化现象. 陈双,潘凤娟,周长军,李春杰,华萃,毛彦芝,胡岩峰,田中艳,焦晓光,王从丽. 2015

[8]黑龙江省大豆孢囊线虫生理小种鉴定. 刘汉起,商绍刚,霍虹. 1989

[9]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孢囊线虫3号和4号生理小种的抗性鉴定. 李红梅,耿甜,黄文坤,彭德良. 2012

[10]中国大豆遗传资源对大豆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的抗性鉴定研究. 李莹,王志,焦广音,常汝镇. 1991

[11]生物菌剂与微量元素在防治大豆孢囊线虫上的研究. 王根林,杜吉到,李玉梅. 2006

[12]中国小黑豆抗源对大豆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抗性机制的研究.I.抗源品种对大豆孢囊线虫侵染和发育的影响. 陈品三,王连铮. 1996

[13]中国小黑豆抗源对大豆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抗病的生化反应. 王连铮,陈品三. 1997

[14]中国小黑豆抗源对大豆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抗性机制的研究.II.抗感品种根部合胞体超微结构的比较. 陈品三,王连铮. 1997

[15]中国小黑豆抗源对大豆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抗性机制研究Ⅲ.抑制线虫发育的组织病理学证据. 王连铮,陈品三. 1997

[16]大豆孢囊线虫扩展蛋白新基因(Hg-exp-1、Hg-exp-2)的鉴定及功能分析. 孔详超,黄文坤,孔令安,李红梅,彭焕,彭德良. 2018

[17]施麦粒提高淡紫拟青霉对大豆孢囊线虫田间防效. 马承铸,顾真荣. 1999

[18]山东省寄生烟草的孢囊线虫种类鉴定及种内群体间rDNA-ITS-RFLP分析. 程子超,赵洪海,李建立,张成省,王凤龙. 2012

[19]大豆的孢囊线虫抗性研究新进展. 彭德良. 2016

[20]3株生防真菌发酵液对大豆孢囊线虫的防治效果. 黄文坤,彭德良,孔令安,彭焕.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