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表达TaPK-R1基因增强了小麦对纹枯病的抗性和耐冻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罗美英

作者: 罗美英;荣玮;魏学宁;杨坤;徐惠君;禤维言;张增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蛋白激酶;TaPK-R1;冻害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2016 年 42 卷 11 期

页码: 1601-160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和倒春寒是小麦生产中重要的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因子,本研究目的是利用转基因技术改良小麦的纹枯病抗性和耐冷性。利用构建的转基因载体pAHC25-MYC-Ta PK-R1,通过基因枪介导法,将小麦AGC蛋白激酶基因TaPK-R1导入春小麦品种扬麦20,获得TaPK-R1过表达的转基因小麦。对T1至T4代植株进行PCR、RT-PCR、qRT-PCR、Westernblot分析,筛选到3个转基因小麦株系,外源TaPK-R1基因能够在其植物体内遗传和超量转录,并翻译成蛋白质。利用致病力不同的R.cerealis菌株R0301和WK207,分别对3个转基因株系T_1至T_2代和T_3至T_4代进行纹枯病抗性鉴定,发现TaPK-R1过量表达提高了转基因小麦的纹枯病抗性,3个转基因株系各世代的纹枯病平均病级为1.16~2.11,病情指数为23.20~42.10,而对照扬麦20的纹枯病病级为2.55~3.60,病情指数为51.00~72.00。用-9℃低温处理三叶一心期小麦幼苗24 h,对照扬麦20的存活率为17%,3个转基因小麦株系的存活率分别为52%、79%和96%。上述结果表明,TaPK-R1过量表达能显著增强小麦对纹枯病的抗性及对冻害的耐受性,所获得的3个转基因小麦株系可作为潜在的抗源材料。

分类号: S435.121.4

  • 相关文献

[1]转TaPK-R1基因小麦的农艺性状评价. 周淼平,张增艳,姚金保,王化敦,杨学明,张鹏,余桂红,马鸿翔. 2020

[2]绵阳地区小麦近等基因系多品种混播的抗条锈病效果研究及异常寒潮的影响. 张华,康晓慧,陈万权,刘博,梁永亮,杨亨. 2017

[3]晋南旱垣春季低温对不同播种期小麦冻害的影响. 靖华,亢秀丽,马爱平,崔欢虎,王娟玲,刘建华. 2011

[4]冻害冷害对淮北市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对策. 李琦,王腾蛟,汪芝寿,杨恒仁,孙建平,秦晓光,杨光,张芳,訾秀华,周宗民. 2003

[5]江苏淮北地区小麦冻害症状、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王永军,李海军,李丽丽,潘丽媛,李菁,侯富,孙苏阳. 2021

[6]冬小麦不同品种倒春寒抗性差异鉴定分析. 安晓东,靖金莲,阎翠萍,刘玲玲,李世平,黄丽波,王全亮,单杰. 2017

[7]晋南冬麦区春霜冻发生特点及其对产量影响分析. 李世平,靖金莲,安晓东,阎翠萍,刘玲玲,黄丽波. 2016

[8]多菌灵和三唑酮混配对小麦病害的协同杀菌作用. 陆长婴,季明东,李沛元,徐润成,陈茂林. 2000

[9]不同药剂春季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比较. 刘树法. 2004

[10]中国小麦纹枯病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陈荣振,冯国华,刘东涛,王静,王晓军,楼辰军,张凤. 2007

[11]小麦AR_z抗纹枯病的QTL定位研究. 汤頲,任丽娟,蔡士宾,吴纪中,陆维忠,陈建民,马鸿翔. 2004

[12]小麦纹枯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 郭小山,熊战之,陈太虎,陈香华,李茹,赵桂东. 2007

[13]小麦种质资源对纹枯病的抗性鉴定及利用. 张会云,冯国华,刘东涛,刘世来,王来花,李德民,王静,王晓军,陈荣振. 2009

[14]不同施肥方式对小麦纹枯病发生规律的影响. 陈荣振,井长勤,冯国华,刘东涛,张会云. 2003

[15]小麦抗纹枯病种质创新及QTL定位的初步研究. 蔡士宾,任丽娟,颜伟,吴纪中,陈怀谷,吴小有,张仙义. 2006

[16]小麦纹枯病抗性QTL分析. 周淼平,姚金保,杨学明,张鹏,余桂红. 2020

[17]小麦幼苗纹枯病抗性评价新方法. 周淼平,姚金保,张鹏,杨学明,余桂红,马鸿翔. 2017

[18]小麦纹枯病抗性的配合力分析. 颜伟,吴纪中,蔡士宾,张仙义,吴小有. 2006

[19]转TaCOMT-3D基因小麦的农艺性状评价. 周淼平,张增艳,姚金保,王化敦,杨学明,张鹏,余桂红,马鸿翔. 2020

[20]基于90K芯片SNP标记的小麦遗传图谱构建及抗纹枯病QTL定位. 崔德周,李永波,樊庆琦,隋新霞,黄承彦,楚秀生.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