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测作物冠层生物量的新植被指数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鹏飞

作者: 陈鹏飞;Nicolas Tremblay;王纪华;Philippe Vigneault;黄文江;李保国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植被指数;红边三角植被指数;鲜生物量;玉米;小麦

期刊名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ISSN: 1000-0593

年卷期: 2010 年 30 卷 02 期

页码: 512-517

收录情况: EI ; SC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冠层鲜生物量是指示作物长势状况的重要指标,可用于诊断作物氮素营养状况。但常规测定生物量的方法需要破坏性取样,不利于帮助精准施肥管理决策。遥感技术作为快速分析手段可用于估测作物多种生理、生化参数,特别是借助植被指数。研究表明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index,NDVI)、最优土壤调节指数(optimization of soil-adjusted vegetation index,OSAVI)等现已构建植被指数可用于准确估测中低生物量信息,但在较高冠层生物量条件下,它们的估测能力显著下降。文章旨在提出更通用的新植被指数用于估测冠层生物量,以提高遥感技术在较高生物量条件下的预测准确度。试验在加拿大魁北克省的St-Jean-sur-Richelieu地区进行,5年(2004~2008)试验中采集了玉米及小麦不同生育期的地面高光谱数据及对应生物量信息,并在2005年获取航空机载高光谱影像一景(compact airborne spectro-graphic imager,CASI)。研究提出了红边三角植被指数(red-edge triangular vegetation index,RTVI),并将其与一些常见植被指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RTVI是最好的估测冠层生物量的指数,在较高生物量条件下仍保持其对生物量变化的高敏感性,其与生物量间的决定系数为0.96。基于CASI影像,RTVI预测生物量值与实际测定值间的决定系数(R2)为0.58,预测标准误差为0.44 kg.m-2,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分类号: TP79

  • 相关文献

[1]病害胁迫下棉花植株鲜生物量的高光谱提取. 张鑫,陈兵,刘立峰,李天南,王琼,王方永,韩焕勇,肖春华. 2018

[2]用神经网络和高光谱植被指数估算小麦生物量. 王大成,王纪华,靳宁,王芊,李存军,黄敬峰,王渊,黄芳. 2008

[3]基于无人机的小麦生长信息获取系统的设计与试验. 杨立国,杨雅静,常晓莲,赵谦,李志强,李雪婷,麻志宏,滕飞,张杰. 2022

[4]冬小麦不同株型品种光谱响应及株型识别方法研究. 卢艳丽,李少昆,王纪华,谢瑞芝,黄文江,高世菊,刘良云,王之杰. 2005

[5]基于无人机多光谱信息与纹理特征融合的小麦叶面积指数估测. 齐浩,孙海芳,吕亮杰,李偲,闵家楠,侯亮. 2025

[6]基于多时相HJ-1B CCD影像的玉米倒伏灾情遥感监测. 王立志,顾晓鹤,胡圣武,杨贵军,王磊,范友波,王艳杰. 2016

[7]应用近地成像高光谱估算玉米叶绿素含量. 张东彦,刘镕源,宋晓宇,徐新刚,黄文江,朱大洲,王纪华. 2011

[8]基于冠层反射光谱的玉米LAI和地上干物重估测研究. 赵巧丽,郑国清,段韶芬,戴廷波. 2008

[9]拔节期淹水玉米冠层光谱变化特征分析. 颜丙囤,隋学艳,王猛,侯学会,陈振,姚慧敏,梁守真. 2016

[10]基于光谱特征分异的玉米种植面积提取. 李卫国,顾晓鹤,张云华,陈华. 2017

[11]不同水分条件对小麦-玉米两熟制作物生长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武继承,杨永辉,郑惠玲,何方. 2010

[12]水肥耦合对小麦玉米带田产量效应及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杨蕊菊,柴守玺,马忠明,车宗贤,包兴国,张久东. 2011

[13]气候变化与和田附近地区粮食生产的研究. 李丽,叶凯,马雪芹. 2000

[14]控氮对黄壤坡耕地小麦-玉米轮作土壤氮素分布特征的影响. 胡岗,刘桂华,范成五,张邦喜,敖明,柴冠群,秦松. 2018

[15]小麦-玉米滴灌水肥一体化的节水增产效应. 武继承,杨永辉,潘晓莹,丁晋利,韩伟锋,何方. 2017

[16]丘陵旱地一年两熟制条件下小麦、玉米阶段耗水量研究. 杨占平,薛毅芳,李保昌,史福刚,张新文. 2010

[17]草甘膦母液残渣对小麦玉米油菜安全性测定. 宋益民,沈俊明,冒宇翔,戴宝江,任新峰. 2011

[18]控氮对黄壤坡耕地小麦-玉米轮作土壤氮素分布特征的影响. 胡岗,刘桂华,范成五,张邦喜,敖明,柴冠群,秦松. 2018

[19]河北省农户采用小麦玉米微喷灌节水技术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刘晓敏,王慧军. 2015

[20]河北省小麦 玉米生产发展出路问题的探讨. 李博文,李雁鸣,赵占军. 200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