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苗期对不同生态类型大麦品系农艺性状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杜娟

作者: 杜娟;杨晓梦;曾亚文;杨涛;普晓英;杨树明;陈晓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割苗;两用型大麦;冬春性;棱型;通径分析

期刊名称: 西南农业学报

ISSN: 1001-4829

年卷期: 2015 年 28 卷 01 期

页码: 28-3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南方大麦区试12个品系为试验材料,三叶一心(处理1)、五叶一心(处理2)与对照不割苗(CK)进行不同时期刈割处理,研究割苗时期对不同生态类型大麦经济性状的影响,并对产量构成因子性状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割苗期对冬性、半冬性及春性品系农艺性状的影响存在差异;割苗期对二棱及六棱大麦品系农艺性状的影响存在差异;不同割苗期麦苗干质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处理2(4678.5±301 kg/hm2)>处理1(3610.5±189 kg/hm2);不同割苗期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通径分析表明,处理1各性状对籽粒产量影响重要性依次为主穗粒数>千粒重>有效穗>穗长>结实率;处理2对籽粒产量影响重要性依次为有效穗>主穗粒数>穗长>千粒重>结实率。本试验初步筛选出保大麦12号、G231M004M、苏啤3号、2008品22作为适宜麦苗生产、兼顾籽粒生产的两用型大麦品种。

分类号: S512.3

  • 相关文献

[1]CIMMYT不同棱型大麦产量构成因素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杨金华,于亚雄,刘丽,程耿,胡银星,程加省. 2008

[2]不同季节播种和割苗对大麦优良品种农艺性状的影响. 卢映吉,杨晓梦,普晓英,李霞,杨丽娥,杨砚斌,曾亚文. 2023

[3]割苗对基质覆盖免耕播种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严晓丽,李海亮,于珍珍,邹华芬,王宏轩,孙海天,史健伟. 2023

[4]割苗对湖南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郭欢乐,李涵,曹钟洋,陈志辉,曾强,汤彬. 2020

[5]不同割苗期对大麦籽粒及麦苗功能性成分的影响. 杜娟,曾亚文,普晓英,杨涛,杨晓梦,杨树明. 2014

[6]不同棱型大麦种质资源春播叶用价值的研究. 陶红,陈和,陈健,沈会权,乔海龙,臧慧,栾海业,张英虎. 2013

[7]大麦籽粒及其炮制品中总黄酮含量分析. 贺丹霞,陆辉,刘惠娟,张平平. 2013

[8]美国不同棱型大麦种质资源品质分析. 刘三才,朱志华,张京,张晓芳,刘方,李燕,李为喜. 2004

[9]大麦马铃薯间作模式对大麦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赵塔,杨丽娥,杨晓梦,普晓英,李霞,官秀娇,杨砚斌,杨加珍,和习琼,曾亚文. 2024

[10]中国小麦地方品种春化基因的分布及其与冬春性的关系. 姜莹,黄林周,胡银岗. 2010

[11]黄淮南片冬麦区主导品种春化基因及冬春性分析. 赵虹,胡卫国,詹克慧,王西成,马东钦,王辉. 2010

[12]中国冬、春性小麦品种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标记分析. 杨慧勇,林凡云,陆琼娴,徐剑宏,史建荣. 2007

[13]小麦品种冬春性、抗寒性与广适性的关系. 曹新有,刘建军,程敦公,宋健民,李豪圣,刘爱峰,赵振东. 2012

[14]辐射育成极早熟小麦突变系的研究. 王文美,井立玲,李新华. 1989

[15]春化和光周期基因等位变异在23个国家小麦品种中的分布. 杨芳萍,韩利明,阎俊,夏先春,张勇,曲延英,王忠伟,何中虎. 2011

[16]小麦冬春性人工低温春化鉴定的研究. 冯岳,褚蔚,隋新霞,黄承彦,崔德周,樊庆琦,楚秀生. 2018

[17]甘肃省小麦地方品种春化、光周期基因分布频率及冬春性分析. 杨芳萍,郭莹,吕迎春,董亚超,李玥,化青春,虎梦霞,刘金栋. 2023

[18]玉米自交系性状的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 印志同,邓德祥,胡加如,薛林,陈国清,陆虎华. 2005

[19]松辽黑猪繁殖性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刘庆雨,张树敏,于永生,金鑫,李娜,李兆华,赵晓东. 2012

[20]黔单23号产量与构成因素及丰产稳产性分析. 潘敏娜,郑常祥.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