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产地扁形绿茶的品质成分差异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桂安辉

作者: 桂安辉;高士伟;叶飞;龚自明;郑鹏程;王胜鹏;刘盼盼;王雪萍;滕靖;郑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扁形绿茶;产地;化学成分;色差;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期刊名称: 食品工业科技

ISSN: 1002-0306

年卷期: 2020 年 41 卷 020 期

页码: 218-223,22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系统和全面地了解扁形绿茶的品质特征,分析来自湖北大悟、浙江磐安、安徽歙县、贵州湄潭、四川峨眉山5个产地扁形绿茶样品的感官品质、色差以及茶多酚、游离氨基酸、水浸出物、咖啡碱、可溶性糖等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差异.结果 表明,龙井茶干茶L1值(亮度值)与b1值(黄蓝色度值)分别达到38.20和19.35,均显著(P<0.05)高于其他4个产地的扁形绿茶,大方茶茶汤L3值最高.大方茶和湄潭翠芽平均水浸出物总量超过48.00%,显著(P<0.05)高于孝感龙剑茶、龙井茶及竹叶青茶.湄潭翠芽的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均最高,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以孝感龙剑茶最高.基于各品质成分的相对含量建立的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模型成功区分了5个产地的扁形绿茶样品.同时,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变量重要性因子值筛选到11种关键成分,分别是干茶E1(综合色差值)、干茶a1(红绿色度值)、干茶b1、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咖啡碱、游离氨基酸、茶汤a3、茶汤b3、茶汤L3、荼汤E3,可作为区分5个产地扁形绿茶的品质指标.本研究结果将为扁形绿茶加工工艺和品质提升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

分类号: TS272.7

  • 相关文献

[1]代表性黄白化品种扁形绿茶化学品质特征解析. 许继业,彭佳堃,蔺志远,戴伟东,谭俊峰,林智. 2023

[2]谷帘泉水冲泡庐山云雾茶条件优化. 王伟伟,黄纪刚,李美勤,陈艳,刘爽,江和源. 2020

[3]烤烟烟叶物理特性与产地·等级及常规化学成分关系研究. 孙吉,杨斌,窦佳宇,付秋娟,窦玉青. 2013

[4]不同产地普洱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差异分析. 吕海鹏,张悦,杨停,施江,林智. 2016

[5]不同产地牛蒡根下脚料成分比较及赤芝固态发酵菌质成分变化分析. 赵双枝,宋国宾,裘纪莹,张彦昊,陈蕾蕾,李熙文,周庆新,袁玮,杨金玉. 2022

[6]福建省不同产地及不同生育期土荆芥精油化学成分的比较. 魏辉,李兵,田厚军,陈艺欣,黄玉清,占志雄. 2010

[7]基于UHPLC-Q-TOF/MS的不同产地普洱生茶化学成分差异研究. 杨晨,戴伟东,吕美玲,李朋亮,刘栩,田军,万云龙,李继,林智. 2017

[8]广东花香型红茶与单丛茶挥发性成分比较分析. 梅双,陈维,马成英,陈栋,乔小燕. 2020

[9]高效液相色谱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对硫熏天麻识别的研究. 林昕,王丽,兰珊珊,魏茂琼,沙凌杰,刘祥义,刘宏程. 2020

[10]直接进样-质谱检测指纹图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研究干燥方法对黄花菜质量的影响. 刘伟,赵杨,苏东林,李高阳,单杨. 2018

[11]基于HS-SPME-GC-MS分析不同基酒装量对美乐葡萄蒸馏酒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郭亚芸,邵学东,张正文,李勃,薛伟,史红梅. 2023

[12]贵州扁形绿茶香气成分组成研究. 郑文佳,沈强,郑道芳. 2011

[13]扁形绿茶自动化生产线关键加工工艺优化. 桂安辉,叶飞,龚自明,高士伟,刘盼盼,王胜鹏,郑鹏程,滕靖,王雪萍,郑琳,冯琳. 2021

[14]扁形绿茶降苦涩关键工艺优化及品质分析. 黄藩,张翔,王迎春,罗凡,胥亚琼,王高熙. 2023

[15]扁型绿茶加工急冷技术及加工设备的研究. 肖宏儒,钟成义,宋卫东,李德权,刘屏. 2008

[16]扁形绿茶矿质元素含量与品质成分相关性分析. 桂安辉,叶飞,王胜鹏,高士伟,郑鹏程,刘盼盼,王雪萍,滕靖,郑琳,冯琳. 2022

[17]基于机采鲜叶加工扁形绿茶关键技术研究. 俞燎远,尹军峰,陈建新,陈根生. 2019

[18]超高压处理对凡纳滨对虾品质的影响. 张蕾,陆海霞,励建荣. 2010

[19]水溶性壳聚糖对梅鱼鱼丸贮藏过程中凝胶特性的影响. 林毅,仪淑敏,励建荣,朱军莉,李学鹏. 2010

[20]白萝卜薄层热风干燥特性及其数学模型. 黄珊,王修俊,沈畅萱.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