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茶叶生产质控与品质评价中的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梁建华
作者: 梁建华;郭嘉明;乔小燕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技术;茶叶;质量控制;信息融合
期刊名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ISSN: 2095-0381
年卷期: 2024 年 008 期
页码: 254-261
摘要: 茶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料之一,在国内外均有庞大的市场。市场的发展对茶叶的品质要求不断提高,而快速、可靠的茶叶质量控制与品质评价技术是辅助茶叶品质提升的重要手段,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传统的茶叶质量与品质检测方法费力、耗时或极具主观性。近红外光谱技术以其简单、无损、快速的特点,在茶叶生产质控与品质评价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检测技术是一种间接的检测方法,其检测结果容易在数据传递过程中受到各种影响因素的干扰,本文总结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茶叶生产质控与品质评价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分析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茶叶生产质控与品质评价中的应用状况,并对研究前景进行展望,为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于茶叶生产质控与品质评价中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分类号: TS272.7%O657.33
- 相关文献
[1]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我国饲料领域的应用现状. 穆怀彬,侯向阳,米福贵. 2011
[2]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茶叶品质评价中的研究与应用. 周小芬,叶阳,陈芃,刘跃云,王博. 2012
[3]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茶叶及茶制品上应用. 杨丹,刘新,王川丕,蒋迎. 2012
[4]绿茶样品粒度对近红外光谱图和模型的影响. 杨丹,刘新,王川丕,蒋迎. 2012
[5]实验室盲样考核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周顺珍,郭灿,周国兰,赵华富,刘晓霞. 2016
[6]化学计量学在茶叶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何郁菲,陈莹玉,刘淑娟. 2021
[7]HACCP管理体系在茶叶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现状. 王秋霜,凌彩金,柯乐芹,杨冬梅,卓敏,陈海强,赵超艺. 2010
[8]基于WebGIS的茶叶产地编码及其质量安全与溯源技术. 邓勋飞,王开荣,陈晓佳,吕晓男,麻万诸. 2009
[9]村镇宜居社区与小康住宅评价信息的数据融合技术. 高荣华,顾静秋,李庆学. 2014
[10]多源信息感知在农产品生产履历采集中的应用. 吴滔,杨信廷,刘燕德,孙传恒,周超. 2012
[11]基于Kalman滤波农用车辆导航定位方法. 籍颖,刘兆祥,刘刚,张漫,周建军. 2009
[12]可见/近红外技术与感官评价信息融合预测冷藏条件下罗非鱼TVB-N的研究. 史策,孙立涛,钱建平,韩帅,范蓓蕾,杨信廷. 2017
[13]基于近红外高光谱成像及信息融合的小麦品种分类研究. 董高,郭建,王成,陈子龙,郑玲,朱大洲. 2015
[14]信息融合技术在智能温室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段乃彬,孔素萍,张文兰,李群,戴双. 2008
[15]基于GNSS和激光雷达的果园机器人导航系统研究. 魏逸飞,李青龙,孙宜田,孙永佳,侯加林. 2023
[16]基于ARSIS策略的SAR影像与多光谱遥感小波融合. 李卫国,蒋楠,熊世为. 2012
[17]近红外光谱和机器视觉信息融合的土壤含水率检测. 肖武,李小昱,李培武,冯耀泽,王为,张军. 2009
[18]近红外光谱技术辅助选择水稻食味品质育种. 刘凯,孙明法,严国红,唐红生. 2016
[19]近红外光谱技术辅助选择水稻食味品质育种简. 刘凯,孙明法,严国红,唐红生. 2016
[20]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掺假生鲜乳识别平台的研发. 张鑫,顾欣,倪力军,张立国,韩奕奕.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不同贮青温度及方式对红碎茶品质的影响
作者:林冬纯;胡蝶;陈维;夏红玲;乔小燕;苗爱清;马成英
关键词:茶青;贮青温度;贮青方式;红碎茶;品质
-
干热后处理前后花香型乌龙茶的品质比较
作者:曾愉;陈维;马成英;胡蝶;夏红玲;林威鹏;乔小燕
关键词:干热后处理;花香;乌龙茶;生化成分;挥发性成分
-
闷黄对黄茶香气特征及关键香气化合物的影响
作者:夏红玲;苗爱清;陈维;胡蝶;乔小燕;马成英
关键词:黄茶;香气;闷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多元统计分析
-
NaCl胁迫对3种饲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作者:杨金钰;乔小燕;王西和;孙九胜
关键词:饲草;盐胁迫;种子萌发
-
取食农田残膜对大蜡螟种群延续的影响
作者:乔小燕;王斌;孙九胜;孙晨;崔磊;槐国龙;陈波浪
关键词:农田残膜;大蜡螟;种群延续;生物降解;产卵量
-
超声波雾化加湿技术对猪肉冷藏销售品质影响研究
作者:魏鑫钰;郭嘉明;吕恩利;向蓉;赵俊宏;刘志昌;李斌
关键词:猪肉;品质;冷藏陈列柜;超声波雾化;加湿;温度;相对湿度
-
不同穴播模式对玉米生长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作者:杨金钰;孙九胜;乔小燕;王西和;槐国龙;崔磊
关键词:玉米;穴播;种植密度;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