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玉米灰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崔丽娜

作者: 张小飞;邹成佳;李晓;杨晓蓉;罗怀海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玉蜀黍尾孢菌;生物学特性

期刊名称: 西南农业学报

ISSN: 1001-4829

年卷期: 2012 年 25 卷 02 期

页码: 494-49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进一步防治玉米灰斑病奠定基础,对西南地区玉蜀黍尾孢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病菌生长温度为10~35℃,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病原菌对酸碱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在pH 4~11都能生长,以pH 5~7为最适pH值;分生孢子萌发温度为5~35℃,最适温度为20~25℃;光照对菌丝和孢子萌发无显著影响;病原菌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酵母膏,致死温度为55℃(10 min)。

分类号: S435.131

  • 相关文献

[1]引起玉米灰斑病的2种尾孢菌生物学特性比较. 刘可杰,徐婧,胡兰,徐秀德. 2016

[2]玉米抵御玉蜀黍尾孢菌侵入的生理机制. 马莹莹,贾娇,苏前富,孟玲敏,高洁,晋齐鸣. 2015

[3]长枝木霉菌株GAAS L3-1-0.8对玉米形态学指标影响及其生物学特性. 郭成,张小杰,徐生军,惠娜娜,张新瑞,王春明,周天旺. 2018

[4]玉米穗腐病样本中温和镰孢菌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孙华,李坡,郭宁,石洁,张家齐,张海剑. 2020

[5]鸭茅真小孢帽菌的生物学特性及甘肃中部主栽玉米品种的抗性评价. 郭成,张小杰,周天旺,王春明,洪流. 2024

[6]海南省南繁区玉米链格孢叶斑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郑肖兰,赵爽,韩小雯,习金根,郑金龙,梁艳琼,吴伟怀,李锐,贺春萍,易克贤. 2018

[7]玉米间种栽培方式探讨. 赵文跃,杨国航,景希强,陈忠,赵成,赵亮. 2008

[8]重庆地区玉米圆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的测定. 董国菊,申晚霞. 2010

[9]玉米疯顶病在中国的发生现状与病害研究进展. 肖明纲,王晓鸣. 2004

[10]玉米P群自交系的生物学特征特性评价. 王元东,陈绍江,邢锦丰,段民孝,王继东,张春原,郭景伦,赵久然. 2005

[11]黑龙江省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梅丽艳,李志勇. 2011

[12]南繁区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郑肖兰,郑行恺,赵爽,郑浩,陆翠梅,蔡秀清. 2019

[13]一点缀螟生物学特性及其在云南德宏玉米田的为害调查. 白树雄,韩永连,刘峙,张峰,王振营. 2018

[14]辽宁省玉米新病害——北方炭疽病研究初报. 徐秀德,董怀玉,姜钰,乔勇,刘志恒,孙军德. 2000

[15]藜麦的生物学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 程斌,高旭,曹宁,辛智海,何庆才,张立异. 2017

[16]耐盐植物海滨锦葵的引种和栽培研究. 尹金来,周春霖,洪立州,王凯,丁金海,王茂文. 2000

[17]绵羊痒螨发育分期观察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陈志蓉,连宏军,徐雪平,范进江,王宏伟. 2000

[18]冷饭团生物学特性研究. 韦茜,刘朝英,赵艳,彭玉基,刘涛. 2010

[19]黔西南地区珍稀濒危药用植物金线莲的生存现状及保护对策. 敖茂宏,罗晓青,吴明开. 2011

[20]柠条生物学特性研究. 牛西午. 199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