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对土壤碳、氮、磷含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彩虹

作者: 李彩虹;张勇;袁汉民;陈东升;王小亮;何进尚;亢玲;董立国;张维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秸秆还田;土壤有机质;活性有机碳;碱解氮;磷素循环

期刊名称: 宁夏农林科技

ISSN: 1002-204X

年卷期: 2016 年 57 卷 02 期

页码: 12-15

摘要: 农作物秸秆是一种含碳、氮丰富的可再生生物质资源。我国大部分地区农作物秸秆仅作为燃材或就地焚烧,不仅严重污染环境,而且引起土壤微生物数量减少,减缓肥料转化速度,降低肥效。已有研究表明,秸秆还田后,可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活性有机碳、碱解氮含量,还对促进磷素循环有积极作用。因此,秸秆还田成为当今世界上普遍重视的一项农业耕作措施。笔者就近年来秸秆还田对土壤碳、氮、磷含量影响的研究进行总结,并分析目前秸秆还田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研究方向及发展前景,以期为该项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分类号: S141.4

  • 相关文献

[1]保护性耕作对小麦-土壤系统综合效应研究. 张水清,黄绍敏,聂胜委,郭斗斗,程秀洲. 2012

[2]有机培肥与耕作方式对稻麦轮作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张志毅,熊桂云,吴茂前,范先鹏,冯婷婷,巴瑞先,段申荣. 2020

[3]长期免耕秸秆还田对寒地土壤有机碳及大豆产量的影响. 蔡丽君,张敬涛,刘婧琦,盖志佳,郭震华,赵桂范. 2021

[4]深松和秸秆还田对旋耕农田土壤有机碳活性组分的影响. 田慎重,张玉凤,边文范,董亮,Jiafa Luo,郭洪海. 2020

[5]秸秆还田方式对旱地草甸土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李玉梅,王根林,孟祥海,胡颖慧,王伟,李建英,张冬梅. 2021

[6]秸秆还田对小麦玉米轮作田土壤有机碳质量的影响. 高翔,沈阿林,寇长林,马政华,王文亮,郭战玲. 2012

[7]不同土壤耕作措施与秸秆还田对稻麦两熟制农田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的短期影响. 杨敏芳,朱利群,韩新忠,顾克军,胡乃娟,卞新民. 2013

[8]化肥减施下有机物料对砂姜黑土有机碳组分和养分含量的影响. 吴萍萍,王静,李录久,汪霄. 2022

[9]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有机质积累与转化影响的研究进展. 赵懿,杜建军,张振华,陈海斌,郭佳明,范如芹,李晓波. 2021

[10]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砂姜黑土有机质组分与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李玮,乔玉强,陈欢,杜世州,赵竹,曹承富. 2014

[11]我国南方秸秆还田的培肥增产效应. 杨帆,李荣,崔勇,包耀贤,段英华. 2011

[12]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及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杨楠,高勇,刘伟光. 2023

[13]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有机质、不同形态氮含量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刘学彤,郑春莲,曹薇,党红凯,曹彩云,李晓爽,李科江,马俊永. 2021

[14]小麦秸秆还田对小麦、花生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王才斌,朱建华,成波,张礼凤,孙秀山. 2000

[15]磷在羊草草地植物-土壤中积累、分布及转移规律. 傅林谦,祝廷成. 1994

[16]施氮对不同紫花苜蓿品种氮积累及土壤氮动态变化的影响. 齐鹏,刘晓静,刘艳楠,郝凤,蒯佳林. 2015

[17]黄土高原半湿润区苜蓿草地土壤干层形成及氮素消耗研究. 万素梅,贾志宽,王勇,韩清芳. 2008

[18]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娄)土土壤有机碳形态及活性的影响. 王彩霞,岳西杰,葛玺祖,王旭东. 2010

[19]西藏一江两河地区青稞生产土壤养分限制因子分析. 刘国一,尼玛扎西,宋国英,陈立勇. 2014

[20]玉米专用型腐殖酸长效尿素肥效研究. 马红梅,秦俊梅,李兆君,王改玲,陆欣.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