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区中部玉米和大豆肥料利用率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国辉

作者: 刘国辉;邹文秀;王伟;韩晓增;张义军;马云桥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黑土;肥料利用率;农学利用率;肥料产量反应;相对产量

期刊名称: 土壤与作物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3 期

页码: 324-332

摘要: 在土壤自然供肥能力不断下降的情况下,肥料的施用在支撑作物产量中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化肥施用量大和土壤肥力降低导致了肥料利用率不高,关于培肥后土壤在优化平衡施肥后的肥料利用率还鲜有报道。本研究在黑土区中部选择了连续3年秸秆还田构建肥沃耕层后的地块,设置了优化平衡施肥处理(NPK),缺素处理(NP、PK和NK)开展肥料利用率相关研究。结果表明,NPK处理玉米和大豆产量显著高于PK和NK处理,但是与NP处理差异不显著;玉米和大豆对肥料的响应表现为氮素>磷素>钾素,说明区域内氮素和磷素是限制作物产量的主要因素。玉米的N、P和K的肥料利用率分别为38.8%、23.9%和44.2%,大豆的N、P和K的肥料利用率分别为40.8%、29.1%和38.3%。通过计算肥料农学利用率、产量反应和相对产量等,为完善区域内养分专家系统提供必要的参数。

分类号: S513%S565.1

  • 相关文献

[1]不同磷钾水平下云南旱地玉米养分吸收利用及产量响应. 尹梅,冯家宝,王贵宝,洪丽芳,付利波,陈华,陈检锋,任石所,张勤斌,黄惠,苏帆. 2014

[2]磷钾肥对云南旱作马铃薯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尹梅,王贵宝,洪丽芳,付利波,陈华,陈检锋,任石所,张勤斌,黄惠,苏帆. 2015

[3]长江流域中稻产量、肥料增产效应及利用率特征. 王姣琳,徐新朋,杨兰芳,黄晓萌,何萍,仇少君,赵士诚. 2021

[4]生物型水稻专用肥在黑土上的应用效果. 陈雪丽,王玉峰,张磊,李伟群,王晓军. 2010

[5]棉花滴灌专用肥氮磷钾元素在土壤中的运移及其利用率. 尹飞虎,刘洪亮,谢宗铭,陈云. 2010

[6]氮磷钾用量对西兰花产量、质量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陈千财,佀国涵,谢媛圆,夏贤格,袁家富,汪新胜,赵书军,徐大兵. 2019

[7]缓释肥料在苦瓜上的应用效果初报. 张发宝,唐拴虎,徐培智,陈建生,黄旭. 2006

[8]不同肥料类型和处理对水稻氮肥农学利用率的影响. 阮新民,施伏芝,罗志祥,苏泽胜,倪金龙. 2007

[9]施氮水平对不同水稻品种籽粒产量及米质的影响. 罗志祥,苏泽胜,施伏芝,阮新民. 2004

[10]西南区不同地域杂交中稻的地力产量对氮高效施用量及其农学利用率的影响. 刘茂,张林,周兴兵,朱永川,郭晓艺,蒋鹏,熊洪. 2017

[11]专用缓释肥对紫色土稻田油菜苗期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陈红琳,杨泽鹏,门胜男,沈学善,钟思成,刘定辉. 2020

[12]氮肥水平对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农学利用率的影响. 阮新民,施伏芝,罗志祥,苏泽胜. 2005

[13]辽宁省大豆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研究. 董环,娄春荣,牛世伟,王秀娟,张海楼,张鑫. 2011

[14]长期不同施肥下红壤性水稻土综合肥力评价及其效应. 包耀贤,黄庆海,徐明岗,于寒青. 2013

[15]应用“肥料量级”试验建立吉林省春玉米磷肥施用指标体系. 曹宁,谢佳贵,张玉斌,闫飞,杨振明. 2009

[16]长期不同施肥红壤磷素变化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李冬初,王伯仁,黄晶,张杨珠,徐明岗,张淑香,张会民. 2019

[17]白茅对紫茎泽兰的竞争效应. 桂富荣,李正跃,李隽,万方浩. 2010

[18]贵州植烟土壤氮·磷·钾丰缺指标的研究. 李想,李光雷,王定斌,李彩斌,张龙,柳强,杨静,蒋卫,沈子霞,芶剑渝,朱经伟,刘艳霞,刘海伟,孙光军. 2024

[19]基于红壤稻田肥力与相对产量关系的水稻生产力评估. 柳开楼,黄晶,张会民,韩天富,黄庆海,余喜初,李大明,胡惠文,叶会财,胡志华,马常宝,薛彦东. 2018

[20]土壤养分系统研究在平衡施肥中的应用. 王宏庭,白大鹏,陈明昌. 200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