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作农田土壤固碳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邹逸淼
作者: 邹逸淼;白伟;蔡倩;杜桂娟;李双异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旱作;保护性耕作;土壤有机碳;碳固定;耕作措施
期刊名称: 农业科技与装备
ISSN: 1674-1161
年卷期: 2023 年 004 期
页码: 15-16,19
摘要: 旱作农业是世界各地广泛存在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其土壤碳汇潜力备受关注。探讨旱作农田土壤固碳影响因素、固碳过程、固碳效果等,研究认为施用有机肥、免耕、深耕、秸秆还田等保护性耕作措施能使表层旱地土壤固碳量增多,生物降解薄膜覆盖可促进土壤有机碳固定,合理安排农作物有助于提高土壤固碳能力。
分类号: S153.6
- 相关文献
[1]旱地小麦土壤有机碳变化及最佳取样方法试验研究. 李晓阳,任丽华,刘亚东. 2006
[2]不同土壤耕作措施与秸秆还田对稻麦两熟制农田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的短期影响. 杨敏芳,朱利群,韩新忠,顾克军,胡乃娟,卞新民. 2013
[3]长期不同施肥和耕作对坡耕地黄壤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的影响. 白怡婧,刘彦伶,李渝,黄兴成,张雅蓉,蒋太明,秦松. 2021
[4]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有机碳稳定化影响的研究进展. 祁剑英,马守田,刘冰洋,阚正荣,刘鹏,王兴,刘洋,张海林. 2020
[5]保护性耕作及其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王燕,王小彬,刘爽,梁二,蔡典雄. 2008
[6]采样深度和计算方法影响保护性耕作土壤碳氮储量的评估结果. 高奇奇,张玮,马立晓,任图生,张爱平,李贵春,胡正江,杜章留. 2021
[7]不同气候和施肥条件下保护性耕作对农田土壤碳氮储量的影响. 李倩,李晓秀,吴会军,宋霄君,王碧胜,武雪萍. 2018
[8]稻田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 文静,李芸. 2016
[9]河南省中北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净碳汇及其价值. 滕永忠,白保勋,陈东海,徐婷婷,宋长新,王卫华. 2019
[10]生物质炭对茶园土壤改良及茶叶品质的影响. 孙贇,Muhammad Shaaban,何志龙,张水清,林杉. 2017
[11]基于土地利用的内蒙古牧区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2000-2015). 常虹,翟琇,石磊,刘亚红,谢宇,王洋,孙海莲. 2021
[12]长期有机培肥对南方红壤区稻田土壤碳循环功能基因的影响. 马慧霞,张桥,陈会巧,孙丽丽,周昌敏,顾文杰,卢钰升,徐培智,解开治. 2023
[13]福建省花生秸秆存量、品质与固碳评价. 唐兆秀,董晓宁,施恭月,蓝新隆,徐日荣,高承芳,刘远,张晓佩. 2012
[14]秸秆不同还田模式对玉米田温室气体排放和碳固定的影响. 李新华,朱振林,董红云,杨丽萍,郭洪海. 2015
[15]辽西低山丘陵区草地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及提升技术. 丁宏宇,鲁杰. 2024
[16]农田土壤有机碳固存的主要影响因子及其稳定机制. 丁雪丽,韩晓增,乔云发,李禄军,李娜,宋显军. 2012
[17]农业系统中磷的输移及利用. 刘海英,刘长海. 2004
[18]不同耕作措施对冷浸田亚铁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林海波,陈正刚,张钦,崔宏浩,朱青,张中和,胡萍. 2015
[19]耕作措施对玉米的影响. 罗照霞,杨志奇,马忠明,杨虎德. 2014
[20]耕作措施与氮肥对黑土流失及氮损失的影响. 宿敏敏,王晓军,高洪生.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不同施氮量下玉米花生间作不同玉米行对土地当量比和产量贡献的研究
作者:赵凤艳;张勇勇;冯晨;白伟;郑家明;蔡倩;张哲;杨宁;向午燕;孙占祥;冯良山
关键词:间作;氮肥;种间竞争;土地当量比;产量
-
播期与开沟深度对春玉米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
作者:向午燕;白伟;冯良山;蔡倩;张哲;孙占祥;冯晨
关键词:播期;开沟深度;水分利用效率;资源利用效率;产量
-
牧草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作者:杨姝;马凤江;杜桂娟
关键词:牧草高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农业生产
-
不同灌水量和秸秆还田量对玉米根系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作者:向午燕;董智;王美文;蔡倩;冯晨
关键词:玉米;灌水量;秸秆还田;根系特性;产量;影响
-
不同灌水量和秸秆还田量对春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作者:向午燕;董智;冯晨;蔡倩;张哲;郑家明;白伟
关键词:春玉米;灌水量;秸秆还田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
-
3种牧草在农业观光园中的应用
作者:杜桂娟;马凤江;杨姝
关键词:百脉根;小冠花;聚合草;地被植物;农业观光园
-
液压驱动弹齿式清秸装置转速控制系统设计
作者:尤晓东;魏传省;白伟;张旭
关键词:苗带清理;弹齿清秸装置;液压驱动;转速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