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氮量及抑制剂配比对双季稻生长期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昭兵

作者: 纪雄辉;彭华;石丽红;田发祥;石生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施氮量;抑制剂;双季稻;温室气体

期刊名称: 生态环境学报

ISSN: 1674-5906

年卷期: 2010 年 19 卷 04 期

页码: 919-92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南方稻田不同施氮量及抑制剂配比对双季稻生长期内CH4、N2O和CO2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季稻田施氮与抑制剂配合施用的CH4、N2O和CO2总排放量明显低于对照(常规施肥),其中CH4总排放量降低了7.6%~36.4%,N2O降低了25.8%~29.9%,CO2降低了17.7%~30.4%。早稻收获后各处理土壤NH4+-N和NO3--N含量存在明显差异,添加抑制剂处理的土壤NH4+-N含量均高于对照,增幅为25.1%~77.0%,土壤NO3--N以早稻移栽前基施N 240 kg.hm-2配合12‰NAM和晚稻追施N 30 kg.hm-2的处理比对照降低了61.8%(P﹤0.05),而基施N 330 kg·hm-2配合8‰NAM处理可能因早稻施氮过量反而高于对照。表明合理的施氮量及抑制剂添加比例能有效提高土壤中NH4+-N含量,减少NO3--N残留,从而达到降低双季稻期间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效果,为进一步利用抑制剂(NAM)与N、P、K化肥合理配比并形成复配肥,构建南方双季稻田温室气体减排的新型施肥模式提供技术支撑。

分类号: S511.42

  • 相关文献

[1]控释肥和添加剂对双季稻温室气体排放影响和减排评价. 王斌,李玉娥,万运帆,秦晓波,高清竹. 2014

[2]安徽省沿江平原双季稻3种栽培体系碳足迹. 王光宇,朱丽君,张扬. 2021

[3]双季稻减排增收的水氮优化管理模式筛选. 李如楠,李玉娥,王斌,万运帆,李健陵,马娉,翁士梅,秦晓波,高清竹. 2020

[4]有机肥和缓控肥替代部分化肥降低双季稻田综合净温室效应. 李桂花,周吉祥,张建峰,杨俊诚. 2020

[5]耕作方式对双季稻田土壤剖面CH4和N2O分布特征的影响. 杨通,吴俊男,鲍婷,李凤博,冯金飞,周锡跃,方福平. 2021

[6]黑麦草鲜草翻压还田对双季稻CH_4与N_2O排放的影响. 易丽霞,胡跃高,曾昭海,唐海明,肖小平,杨光立. 2011

[7]施氮量对双季稻产量及其群体光合特性的影响. 陈立云,唐文帮,肖应辉,敬礼恒,邓化冰. 2016

[8]播种量和施氮量对双季稻双机直播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周继永,张枝盛,翟中兵,何德志,胡兵,刘茂春,刘桂生,王开进. 2023

[9]施氮量对双季稻产量及氮磷钾吸收利用的影响. 鲁艳红,廖育林,聂军,周兴,聂鑫,程会丹. 2019

[10]栽插密度与施氮量对双季稻上部三叶叶长和叶角的影响. 林洪鑫,潘晓华,石庆华,彭春瑞,吴建富. 2010

[11]不同施氮量下紫云英与稻草协同利用对双季稻的产量效应. 鲁艳红,周兴,方宝华,刘洋,聂军. 2017

[12]华南籼稻品种(系)稻米食味性状对施氮量的响应. 张兰兰,刘迪林,马晓智,霍兴,孔乐,柳武革,王丰. 2023

[13]绿肥配施氮肥对双季稻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庾振宇,方畅宇,刘芳禧,张江林,高雅洁,鲁艳红,廖育林,屠乃美,聂军. 2023

[14]红壤稻田不同肥力水平和施氮量对早晚季甲烷排放的互作效应. 贾震,付文涛,王海媛,陈金,曾勇军,黄山. 2023

[15]硝化抑制剂对白菜产量和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赵伦学,肖厚军. 2014

[16]脱盐双孢菇的护色和微生物检测. 赵小皖,祝美云,侯传伟,王安建,魏征. 2008

[17]基于混料实验设计优化鱿鱼甲醛复合抑制剂. 苗林林,朱军莉,励建荣. 2012

[18]苯胺类席夫碱对昆虫酚氧化酶的抑制作用. 肖婷,罗万春,潘以楼. 2009

[19]栗精碱对棉铃虫中肠组织可溶型海藻糖酶的抑制效应. 于彩虹,艾东,梁晓贺,王振波,郭建军,姜辉,林荣华. 2016

[20]基于高温非酶途径的秘鲁鱿鱼内源性甲醛的控制. 朱军莉,励建荣,苗林林,李学鹏.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