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水稻显性斑点叶突变体的鉴定和基因精细定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郭丹

作者: 郭丹;施勇烽;王惠梅;张晓波;宋莉欣;徐霞;贺彦;郭梁;吴建利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斑点叶突变体;白叶枯病抗性;活性氧;基因定位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2016 年 42 卷 07 期

页码: 966-97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通过EMS(ethane methyl sulfonate)诱变籼稻品种IR64获得一个稳定遗传的显性斑点叶突变体HM113。在大田环境下,突变体褐色斑点在播种后3周的叶片上产生,始穗期扩散至叶鞘。与野生型IR64相比,突变体HM113的株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等农艺性状显著下降,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同时突变体CAT和SOD活性显著降低,POD活性显著上升。组织化学分析显示,突变体叶片中积累了大量活性氧,且斑点处细胞坏死。白叶枯病菌接种结果显示,HM113是一个广谱抗性增强的突变体。实时定量PCR分析表明HM113中防卫反应基因AOS2、PAL4、PR10和PR1b等的表达大幅上调。遗传分析表明,突变体褐斑性状受单显性基因(SplHM113)控制,利用图位克隆法将该基因定位在第7染色体长臂RM21605和RM418之间,物理距离约为308 kb。本研究为褐斑基因Spl~(HM113)的克隆与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水稻斑点叶突变体hm197的鉴定及其基因定位. 李小红,施勇烽,张晓波,奉保华,宋莉欣,王惠梅,徐霞,黄奇娜,郭丹,吴建利. 2015

[2]水稻斑点叶突变体spl21的鉴定与基因定位. 宋莉欣,黄奇娜,奉保华,施勇烽,张晓波,徐霞,王惠梅,李小红,赵宝华,吴建利. 2015

[3]水稻淡褐斑叶突变体lbsll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 奉保华,杨杨,施勇烽,林璐,陈洁,黄奇娜,魏彦林,HeiLEUNG,吴建利. 2012

[4]水稻淡褐斑叶突变体lbsl1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 奉保华,杨杨,施勇烽,林璐,陈洁,黄奇娜,魏彦林,Hei LEUNG,吴建利. 2012

[5]水稻类病变突变体T34的鉴定和候选基因分析. 刘元香,夏明辉,张维林,王长春,张小明. 2016

[6]水稻斑点叶突变体Spl34的表型鉴定及理化指标分析. 王茂辉,钟春燕,罗文龙,聂金泉,郭涛,王慧,陈志强. 2018

[7]一个新型水稻斑点叶突变体的鉴定与遗传分析. 沈海超,施勇烽,奉保华,王惠梅,徐霞,黄奇娜,吕向光,吴建利. 2012

[8]转菰候选基因克隆获得抗白叶枯病水稻植株. 沈玮玮,宋成丽,陈洁,付亚萍,吴建利,江绍玫. 2010

[9]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Ⅱ-32B白叶枯病抗性. 郑燕梅,吴春珠,刘玉芹,方珊茹,沈伟峰,熊雪娇. 2013

[10]水稻抗白叶枯病近等基因系CBB23基因组TAC文库的构建. 樊颖伦,赵开军,陈乐天,刘耀光,王春连,章琦. 2003

[11]AsA-GSH循环对水稻突变体耐汞性的作用. 曾斌,王飞娟,朱诚,孙宗修. 2008

[12]脱硫废弃物对碱胁迫下水稻叶片钙分布、Ca~(2+)-ATPase活性及抗氧化特征的影响. 毛桂莲,许兴,曾瑾,岳自慧,杨淑娟. 2012

[13]抗感水稻品种受灰飞虱为害后叶片活性氧及超微结构的变化. 段灿星,彭高松,朱振东,李洪杰,王晓鸣. 2011

[14]超高产水稻开花结实期间叶片衰老与活性氧代谢的关系. 朱诚,傅亚萍,孙宗修. 2002

[15]水稻体细胞突变体HX-3在细胞水平上对白叶枯病的抗性. 高东迎,黄雪清,刘永锋,孙立华,陈志谊,刘蔼民. 2003

[16]水稻穗顶端退化突变体paa21的表型分析及基因克隆. 赫磊,路凯,赵春芳,姚姝,周丽慧,赵凌,陈涛,朱镇,赵庆勇,梁文化,王才林,朱丽,张亚东. 2022

[17]吡喃酮类衍生物对水稻的杀雄作用与活性氧代谢的关系. 黄雪清,高东迎,杨安南,孙立华,张金渝. 2001

[18]脱落酸对水稻种子萌发期耐高温胁迫的诱抗效应. 杨雲雲,陈鑫,陈启洲,卢芳,徐晨,杨洪涛,苏佩佩,刘晓龙. 2021

[19]麝香草酚调控水稻幼苗根的耐盐作用. 王婷婷,陈新建,徐寸发,樊友滔,石志琦,陈健,许晓风. 2017

[20]水稻垩白形成的生理和遗传机制. 刘霞,付艳苹,朱晔荣,李艳萍,王勇.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