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旱区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筛选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芦明

作者: 芦明;张文忠;王慧慧;连培红;申海斌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新品种;产量;农艺性状;筛选

期刊名称: 黑龙江农业科学

ISSN: 1002-2767

年卷期: 2018 年 10 期

页码: 8-9+14

摘要: 为筛选出产量高、抗性强、适宜山西省长治旱区生产优良玉米品种,以长001号、长002号、长003号、长004号、长005号玉米新品种为试验材料,以先玉335为对照品种,比较了长治旱区玉米新品种产量及农艺性状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供试的5个参试玉米组合均可种植,但在产量及性状表现上存在差异。长005号生育期与对照先玉335相同,产量高于对照和其它品种,大斑病、茎腐病及丝黑穗病情指数均较轻,田间表现突出,增产潜力大,是适合长治旱区种植的优质玉米新品种。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河南省中低产田玉米新品种适应性筛选研究. 黄璐,刘京宝,夏来坤,赵霞,胡青妞. 2010

[2]吉林省高寒山区玉米新品种筛选试验. 方向前,陈洪海,李敏,李道红,于德忠,张志华,边少锋. 2009

[3]旱地玉米新品种引进与筛选. 刘晓伟,何宝林. 2011

[4]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玉米新品种筛选及产量建评. 浦子钢,许建,于运凯,连永利,谭可菲. 2013

[5]湘西北玉米新品种筛选试验研究. 李宏志,曹钟洋,陈松林,向君民,邹康平,陈志辉. 2012

[6]早熟马铃薯引种与筛选试验. 欧珠,刘正玉,白玛玉珍,曾玉婷,许娟妮,祁驰恒,谭淑琼. 2016

[7]黔引07-01不同用种量对其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易代勇,周正邦,朱文华,谢惠珏,詹正兴. 2009

[8]密度对若叶大麦新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常蕾,蒋莹,谢吉先,常庆涛. 2021

[9]浙江地区大麦产量等农艺性状的环境适应性. 巫小建,汪军妹,岳文浩,李育. 2020

[10]安徽省不同生态环境下夏大豆新品种产量与农艺性状间的关系. 胡国玉,杨勇,王雅楠,李杰坤,王大刚,吴倩,王维虎,黄志平. 2024

[11]8个甘薯新品种在海南试种结果报告. 黄洁,许瑞丽,王萍,叶剑秋,李学. 2007

[12]16个甘薯新品种在海南试种结果报告. 黄洁,李开绵,叶剑秋,许瑞丽,王萍. 2005

[13]景泰县高产玉米品种引进试验. 张举军,张立勤,崔云玲,陶英. 2021

[14]长治地区优质玉米新品种筛选试验. 王国平,郑向阳,栗建枝,吴枝根,赵太存,韩雪芳. 2013

[15]桦甸市玉米新品种示范效果研究. 孙春生,王瑞荣,乔志一,杨宝君,钟彦涛,滕占春,张文君,付稀厚,刘淑琴,方向前. 2018

[16]大化县玉米品种比较试验初探. 李玲,刘永贤,韩烨君. 2010

[17]玉米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石志斯,陈辉云,莫云锦,张宗急. 2015

[18]不同种植密度与氮肥施用量对春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赵杨,杨德光,钱春荣,王俊河,史晓璐,徐晓波. 2013

[19]桂中地区玉米免耕栽培技术研究. 杨武兴,刘永贤,秦祖臻,陈仁钦,黄家训,陆春燕. 2012

[20]广西大化县玉米间套种大豆新品种试验研究. 韦玉坚,韦春琴,韩烨君,刘永贤.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