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茬高度与秸秆粉碎程度对稻-油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赵越

作者: 赵越;夏贤格;陈云峰;郭熙法;余小平;刘东海;张智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秸秆还田;稻-油轮作;SPAD;产量;土壤养分

期刊名称: 中国土壤与肥料

ISSN: 1673-6257

年卷期: 2023 年 006 期

页码: 122-12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优化水稻-油菜轮作模式下秸秆还田方式,为秸秆还田机械化提供技术参数,为作物高产和土壤培肥的协同发展提供理论支撑.2017-2019 年在长江中游稻-油轮作区开展秸秆还田田间试验,共设置 4 个处理,分别为:不留茬+细粉碎、留中茬+细粉碎、留中茬+粗粉碎、留高茬+细粉碎,对比分析不同留茬高度和秸秆粉碎程度对作物生长与产量,以及作物生长过程中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和油菜均表现为留茬越高越有利于提高基本苗,且秸秆粗粉碎基本苗高于细粉碎,但不同留茬高度和秸秆粉碎程度对作物苗期SPAD值未表现出明显影响.第一季作物产量均是以留中茬高于不留茬和留高茬(水稻和油菜产量增幅分别为 7.1%~21.1%和 2.4%~4.6%)、细粉碎高于粗粉碎(增幅分别为11.7%和 12.9%),但第二季作物产量处理间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作物生育期内土壤养分含量整体变化为先降低、到收获期有略微升高的趋势;在作物生育前期,水稻季不留茬+细粉碎、油菜季留中茬+粗粉碎可提高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在作物收获期,水稻和油菜季均是以留中茬+粗粉碎处理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高.因此,在作物产量反映和土壤养分变化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秸秆还田作业成本与能耗,本研究推荐长江中游稻-油轮作周年秸秆还田方式为水稻留中茬、油菜留中茬或高茬,秸秆粉碎程度均为细粉碎.

分类号: S511`S565.4`S158

  • 相关文献

[1]稻-油轮作下长期秸秆还田与施肥对作物产量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曾祥忠,冯文强,秦鱼生,王昌全,涂仕华,陈道全. 2014

[2]内蒙古黄土高原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特性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高日平,赵思华,高宇,韩云飞,任永峰,赵沛义. 2019

[3]有机物料腐熟剂在东北农作物秸秆还田上的应用. 张丽霞,王俊文,王立春,王琦. 2018

[4]秸秆还田条件下氮肥前移对玉米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高日平,赵沛义,韩云飞,刘小月,杜二小,高宇,任永峰,李焕春,张鹏,梁广荣. 2020

[5]化肥减施和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棉花养分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卢合全,唐薇,张冬梅,罗振,孔祥强,李振怀,徐士振,代建龙,李维江,辛承松. 2022

[6]秸秆还田对黄壤农田氮、磷养分平衡的影响. 聂云,张雅蓉,李渝,刘彦伶,黄兴成,蒋太明. 2022

[7]短期不同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对土壤养分与稻麦周年产量的影响. 顾克军,张传辉,顾东祥,张斯梅,石祖梁,杨四军. 2017

[8]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李孝勇,武际,朱宏斌,王允青. 2003

[9]秸秆还田结合减量施肥对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赵子婧,孙建平,戴相林,刘雅辉. 2022

[10]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对稻油轮作土壤有机碳组分及产量影响. 袁嫚嫚,邬刚,胡润,孙义祥. 2017

[11]秸秆还田下氮肥施用量对东农428水稻叶片生长及根系形态的影响. 王麒,王术. 2014

[12]辽宁省不同稻区滇型杂交粳稻叶片SPAD值特征. 马亮,谭亚玲,代贵金,张悦,张睿,李睿,付亮,侯守贵. 2017

[13]苜蓿-冬小麦间作叶片SPAD值及产量表现. 穆阳阳,周艳丽,杨慎骄,岳喜天,王静丽,张晓红. 2019

[14]稻鱼共作对水稻叶绿素荧光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王奇,李妹娟,章家恩,汤嘉欣,曾文静,周磊,杨清心,江明敏,伍嘉源,罗明珠. 2021

[15]灌水对河西走廊绿洲灌区不同小麦品种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柳娜,杨文雄,张雪婷,杨长刚,王世红,王兴荣. 2020

[16]不同生育期水稻叶片SPAD值与产量相关性研究. 黄影华,张华杰,陈秋玉,周丽燕,赵丽君,王睿哲,夏丽莎,付璐,李艳大,陈青春. 2021

[17]播种方式对土壤温度和水分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岳俊芹,邵运辉,陈远凯,汪庆昌,金先春. 2006

[18]不同类型化控剂对春玉米产量及生长发育的调控效应. 任红,周培禄,赵明,董志强,李从锋. 2017

[19]植物粟对模拟封存CO_2泄漏的生理响应. 纪翔,王玉涛,张雪艳,尹忠东,马欣,韩耀杰. 2019

[20]水氮运筹对伊犁河流域新垦土壤冬小麦旗叶SPAD值、净光合速率及产量的影响. 许咏梅,刘骅,迪力夏提,依里哈木,罗新湖,孟凤轩,马兴旺.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