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桔皮膳食纤维吸附茶多酚的条件优化及其体外模拟消化稳定性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高慧颖

作者: 高慧颖;赖恭梯;官雪芳;郑亚凤;李舒婷;王琦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改性桔皮;膳食纤维;茶多酚;模拟消化;稳定性

期刊名称: 南方农业学报

ISSN: 2095-1191

年卷期: 2022 年 53 卷 008 期

页码: 2241-225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开展改性桔皮膳食纤维对茶多酚的吸附条件优化及其复合物在模拟消化环境的稳定性研究,为促进茶多酚在健康食品中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动态高压微射流技术(DHPM)改性的桔皮膳食纤维对茶多酚进行吸附,研究温度、时间、茶多酚浓度和pH对吸附量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吸附条件,并建立模拟胃肠消化模型,考察膳食纤维—茶多酚复合物的消化稳定性.[结果]改性桔皮膳食纤维对茶多酚吸附量与温度呈负相关;随着时间的延长,茶多酚吸附量经历快速提高阶段后趋于平衡,60 min时吸附量基本达到平衡;茶多酚浓度增至3.0 mg/mL时,其吸附量趋于饱和;溶液pH为7.0时,茶多酚吸附量达最大值.响应面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茶多酚吸附量的影响程度排序为温度>时间>茶多酚浓度>pH,且温度与时间、温度与茶多酚浓度的交互作用对茶多酚吸附量有显著影响(P<0.05,下同).改性桔皮膳食纤维吸附茶多酚条件优化为:温度5℃,时间61 min,茶多酚浓度3.9 mg/mL,pH 7.0,在此条件下,茶多酚吸附量为54.26 mg/g,与模型理论值(54.46 mg/g)接近.体外模拟消化试验结果显示,改性桔皮膳食纤维—茶多酚复合物经模拟胃和肠道消化环境后,茶多酚保留率分别达92.07%和69.73%,显著高于纯茶多酚的保留率(84.17%和47.29%).[结论]改性桔皮膳食纤维可作为茶多酚的天然保护载体,通过吸附结合形成复合物,显著提高茶多酚在胃肠消化环境中的稳定性.

分类号: S666.109.9%TS202

  • 相关文献

[1]茶多酚纳米载体制备技术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林清霞,杨军国,宋振硕,王丽丽,陈林. 2018

[2]茶多酚片主要功效成分加速稳定性试验研究. 张建勇,江用文,江和源,王伟伟,龙丹,薛金金. 2013

[3]芦笋老茎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其微胶囊的性质研究. 张耀,程文龙,刘光宪,王辉,李雪,王丽,李万刚. 2022

[4]仿生消化法评定猪饲料营养价值的研究进展. 王钰明,赵峰,张虎,张宏福. 2016

[5]蒸制对甘薯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理化性质及消化特性的影响. 刘步瑜,刘兴泉,张治国,吴列洪,蔡静,杨开,吴卫成. 2024

[6]不同茶果间作下洞庭碧螺春茶叶中矿质元素与茶多酚等有效成分的分析. 顾俊荣,张丽,刘腾飞,杨代凤,邓金花,陆皓茜,钱辉,董明辉. 2015

[7]贵州高茶多酚茶树品种多酚品质分析评价. 赵华富,高秀兵,刘晓霞,曹雨,周顺珍,周国兰. 2016

[8]茶多酚诱导铜绿假单胞菌交叉耐受性研究. 刘小香,孙爱华,杜蓬,陈文虎,朱军莉. 2015

[9]茶多酚处理对冷藏养殖大黄鱼品质的影响. 张旭光,李婷婷,朱军莉,励建荣,李钰金. 2011

[10]普洱茶中氨基酸和茶多酚浸出规律的研究. 段学艺. 2010

[11]茶多酚浸泡大黄鱼片真空包装0℃贮藏期间品质变化特性. 赵进,汪金林,励建荣,朱军莉,吕卫金. 2012

[12]茶叶中茶多酚提取技术进展. 雷志伟,喻云春. 2015

[13]修剪施肥相结合对低产低效茶园茶叶品质的影响. 曹雨,崔晓明,罗显扬. 2012

[14]茶多酚与尿素配合施用对水稻产量及土壤氮含量的影响. 周新伟,邱业先,沈明星,朱兴连,陆长婴,王海候,施林林,陈凤生. 2013

[15]茶多酚和迷迭香结合Nisin对冷藏鲈鱼品质的影响. 鞠健,汪超,李冬生,乔宇,李玮. 2017

[16]绿茶保健作用研究. 熊丽萍,邓杨健,杨普香,周彤,颜世铭. 2007

[17]茶多酚对采后龙眼果实的保鲜作用. 谭新东,龙志荣,王登良. 2016

[18]辐照对茶叶中茶多酚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朱佳廷,刘春泉,赵永富,余刚,严登秀,季萍,金颂. 2005

[19]茶多酚延缓冷藏大黄鱼肌原纤维蛋白变性降解机理研究. 吕卫金,赵进,汪金林,励建荣. 2014

[20]日粮中添加茶多酚对山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洪兴华,孟慧,孙长勉,罗海玲.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