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阴山北麓旱农区马铃薯间作模式的生产力与水分利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侯建伟

作者: 侯建伟;段玉;张君;赵沛义;景宇鹏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旱农区;马铃薯间作;农田生产力;水分利用效率

期刊名称: 土壤

ISSN: 0253-9829

年卷期: 2018 年 01 期

页码: 79-8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马铃薯是内蒙古阴山北麓的主要农作物之一,优化马铃薯种植模式,可以提高马铃薯产量,遏制土壤肥力退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于2009—2014年进行了6 a的大田小区定位试验,研究了马铃薯与苕子或莜麦间作对土地生产力及水分利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苕子和马铃薯/莜麦2种间作模式具有较强且程度相当的间作产量优势,土地当量比分别为1.59~2.24和1.56~2.22。间作并不会显著增加或降低作物的耗水量,马铃薯、苕子和莜麦于不同种植年的耗水量有差异,最大降幅分别可达25.1%、23.7%和25.5%。间作可显著提高间作系统的水分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水分利用优势(水分当量比分别为1.59~2.01和1.55~2.24),且主要体现在苕子和莜麦作物上。此外,间作体系的水分利用效果还与当年的降雨量关系密切。综合分析认为,马铃薯间作有利于整个间作系统农田生产力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且对苕子和莜麦的提升效果更佳。

分类号: S512.6`S532`S551.2

  • 相关文献

[1]旱农区梯田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王同朝,常思敏,刘作新,吴克宁,宋保谦,阎红莲. 2001

[2]高产优质牧草引种筛选及栽培技术研究. 刘建宁,毛杨毅,梁全忠,赵美清,任克良. 1997

[3]京郊山地旱作区农田生产力可持续性分析与对策——以延庆县为例. 李玉义,逄焕成,周宪龙,陈阜. 2009

[4]应用DNDC模型分析东北黑土有机碳演变规律及其与作物产量之间的协同关系. 贺美,王迎春,王立刚,朱平,李长生. 2017

[5]北方旱农区玉米自然降水生产潜力研究. 居煇,李三爱,严昌荣,李康. 2006

[6]不同基因型冬小麦冠层温度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 赵刚,樊廷录,李尚中,王国宇,杨晨. 2008

[7]模拟不同降水年型对玉米生长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王克武,程明,张建军,周继华. 2010

[8]高羊茅航天诱变新品系光合日变化及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李娟,吴佳海. 2015

[9]阴山北麓地区马铃薯品种抗旱特性的研究. 任永峰,赵举,张永平,白海. 2011

[10]前期干旱锻炼对谷子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郭贤仕,山仑. 1994

[11]5份野生马蹄金选系的水分利用效率及坪用价值. 邱常兵,刘伟,干友民,张晓慧,任婷,付薇. 2013

[12]马铃薯种子播前抗旱处理技术研究. 任永峰,赵举,路战远,赵沛义,张永平. 2013

[13]玉米单叶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比较. 李刚,王金艳. 2006

[14]玉米生物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比较. 李刚,王金艳,李壮,汪由,夏永胜. 2005

[15]果树抗旱性研究进展. 卜庆雁,周晏起. 2001

[16]水肥耦合对小麦玉米带田产量效应及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杨蕊菊,柴守玺,马忠明,车宗贤,包兴国,张久东. 2011

[17]不同水分条件下冬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和可溶性糖含量. 马明生,樊廷录,王淑英,李尚中,赵刚. 2010

[18]不同灌溉方式对花生的效果研究. 冯良山,杨光,侯志研,惠成章,李开宇,李辉. 2006

[19]辽西地区秸秆覆盖试验研究. 肖继兵. 2006

[20]播种方式对旱区冬小麦产量及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的影响. 刘晓伟,何宝林,康恩祥,郭天文.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