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矮秆突变体的矮化机理研究及相关基因定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文杨

作者: 李文杨;邱丽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突变体;矮秆基因;基因定位;遗传机理;农艺性状;野生型;微卫星标记;多态性标记;喷施处理;增长效应

期刊名称: 200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

ISSN:

年卷期: 2008 年

页码: 2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本研究以NaN3处理大豆品种东农42获得的矮秆突变体HK11为材料,进行矮化机理研究和矮秆基因定位,探求矮秆突变体的分子遗传机理。。首先对东农42和HK11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用多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水稻类病变坏死突变体的形态观察及基因初步分析. 潘英华,秦学毅,罗兴录,朱汝财. 2009

[2]太空诱变玉米核不育基因的微卫星标记. 李玉玲,余永亮,刘艳阳,李学慧,付家锋,张中伟,陈欢庆. 2008

[3]小麦白斑突变体I30的特征特性及遗传分析. 李倩倩,赵秋实,蒋宏宝,耿皆飞,刘录祥,张晓燕,谢彦周,王成社. 2017

[4]两种水稻的镉积累能力和生理特性研究. 马志强,王培培,孙溪,靳涛. 2017

[5]棉铃虫成虫野生型与体色突变体的蛋白组成比较. 何丽华,刘培刚,陈金娥,刘岩,王永强,孟智启. 2012

[6]一个水稻开颖不育突变体ohms1的鉴定及精细定位. 孙廉平,张迎信,张沛沛,杨正福,轩丹丹,曹立勇,程式华. 2014

[7]芒果炭疽病菌突变体和野生型的生物学特性分析. 陈丽霞,郑服丛. 2007

[8]红掌突变体花青素含量的测定与比较. 丛汉卿,徐立,信彩云,李志英. 2009

[9]一个水稻半不育突变体的细胞学初步观察. 朱速松,赵志刚,张大双,万建民. 2010

[10]水稻航天诱变突变体全基因组测序研究. 蒲志刚,王平,向跃武,蔡平钟,张志雄. 2014

[11]我国植物突变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何策熙,计林贞,赵世荣. 1991

[12]一个新的水稻D1基因等位突变体的遗传鉴定与基因功能分析. 王翠红,马建,王帅,田鹏,岂长燕,赵志超,王久林,王洁,程治军,张欣,郭秀平,雷财林. 2016

[13]水稻矮秆基因定位和克隆的研究进展. 肖子发. 2010

[14]小麦新品系宛原50-2矮秆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贾继增,丁寿康,李月华,张辉,齐秀改. 1994

[15]小麦矮秆种质SN224的鉴定及农艺性状QTL分析. 王鑫,马莹雪,杨阳,王丹峰,殷慧娟,王洪刚. 2016

[16]矮秆基因对小麦部分农艺性状的效应. 唐娜,逯芳芳,何蓓如,胡银岗. 2010

[17]黄淮南片麦区新育成品种(系)中3个矮秆基因分子标记检测及其与农艺性状的关系. 曹廷杰,张玉娥,胡卫国,杨剑,赵虹,王西成,周艳杰,赵群友,李会群. 2019

[18]外源赤霉酸对小麦Rht12矮秆系农艺性状的影响. 王书文,张仙义,王艳平,姚金保,姚国才,杨学明. 2003

[19]30余年来北部冬麦区小麦品种产量改良遗传进展. 周阳,何中虎,陈新民,王德森,张勇,张改生. 2007

[20]滴灌模式下矮秆基因对小麦部分农艺性状的效应. 刘联正,周安定,曹俊梅,曾潮武,梁晓东,张新忠,芦静.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