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对中华原钩虾(Eogammarus possjeticus)摄食率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薛素燕
作者: 薛素燕;毛玉泽;赵法箴;方建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中华原钩虾;温度;消化酶活力;摄食率
期刊名称: 渔业科学进展
ISSN: 2095-9869
年卷期: 2015 年 36 卷 04 期
页码: 94-9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采用生理生态学和酶学分析方法,测定了不同温度下中华原钩虾的摄食率和消化酶活力。结果显示,温度对中华原钩虾幼体消化酶活力的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在15-25℃范围内,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及淀粉酶的活力随培养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20-25℃范围内,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均处于较高水平,说明中华原钩虾幼体在此温度范围内具有较好的消化吸收能力。作为甲壳动物食性指标的淀粉酶/类胰蛋白酶活力(A/T)比值在1.2-1.5之间,说明此阶段中华原钩虾幼体偏植物食性。中华原钩虾日摄食率受温度影响显著(P<0.05),在水温20-25℃之间,中华原钩虾幼体具有最大摄食率,其回归方程为:y=-0.754 x2+33.297 x-277.57(R2=0.958),最大日摄食率为89.84%。成体在20℃左右达到日摄食率的最大值,其回归方程为:y=-0.247 x2+10.463 x–78.287(R2=0.998),最大日摄食率为32.47%;中华原钩虾幼体和成体饵料吸收率均随温度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各温度处理组幼体的饵料吸收率均高于成体。根据饵料吸收率回归方程,可得到最大饵料吸收率,幼体为59.86%,成体为56.86%,对应的温度分别为幼体21.30℃、成体21.24℃。因此,20-25℃是培育中华原钩虾的适宜水温范围。
分类号: S968.22
- 相关文献
[1]中华原钩虾(Eogammarus possjeticus)对浒苔(Ulva prolifera)及其他类型饵料的摄食研究. 薛素燕,毛玉泽,丁敬坤,蒋增杰,方建光. 2018
[2]钩虾对大型海藻的摄食选择及其潜在的碳汇分析. 薛素燕,毛玉泽,李加琦,蒋增杰,方建光. 2022
[3]温度和盐度对中华原钩虾幼体孵化、存活及生长的影响. 薛素燕,赵法箴,方建光,孔杰,毛玉泽,张继红,张庆文. 2012
[4]温度和pH对驼背鲈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刘江华,区又君,李加儿,吴水清. 2014
[5]虾夷扇贝的摄食生理研究. 徐东,张继红,王文琪,董美涛,王忠. 2010
[6]温度对皱纹盘鲍摄食和耗氧率的影响. 段娇阳,刘慧,陈四清,常丽荣,边力,姚艳艳,杨晓斌,闫欣. 2020
[7]温度对花斑副沙鳅仔鱼发育、摄食及不可逆点的影响. 杨明生,肖汉兵,曾令兵,李建华,黄孝湘. 2012
[8]菲律宾蛤仔摄食率与温度、壳长和饵料浓度的关系. 江双林,赵从明,王彦怀,尹晖,孙耀,石晓勇. 2009
[9]盐度与温度对大珠母贝和合浦珠母贝滤水率及摄食率的影响. 范嗣刚,黄桂菊,刘宝锁,喻达辉. 2014
[10]施氏鲟幼鱼摄食和生长的最适水温. 李大鹏,庄平,严安生,章龙珍. 2005
[11]中华原钩虾的胚胎发育及其与水温的关系. 薛素燕,毛玉泽,方建光,赵法箴. 2016
[12]四种添加剂对黄颡鱼生长、消化与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杨雨生,王洋,曾祥茜,杨广,朱国霞,张宝龙,吴旋,白东清. 2018
[13]赤金蛋白T30替代南美白对虾饲料中鱼粉的效果研究. 刘清兵,曹启猛,于跃芹,王雷,蒋克勇,刘梅,王宝杰,张维金,李燕翠. 2016
[14]蛋白酶对中华草龟生长性能、形态性状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梁洁雯,范怡杰,莫文艳,陈冰,吴浩敏,周艳玲,张超,王国霞. 2019
[15]寄主植物对甜菜夜蛾生长发育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郭建英,万方浩,吴刚. 2009
[16]盐度胁迫及昼夜变化对鲻鱼幼鱼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于娜,李加儿,区又君,范春燕,张建生. 2011
[17]蛋白酶对中华草龟生长性能、 形态性状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梁洁雯,范怡杰,莫文艳,陈冰,吴浩敏,周艳玲,张超,王国霞. 2019
[18]氨氮胁迫对三疣梭子蟹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徐武杰,潘鲁青,岳峰,李健. 2011
[19]投饲频率对俄罗斯鲟幼鱼生长、消化酶活力和氨氮排泄的影响. 崔超,禹娜,龙丽娜,曹阳,黎明,李二超,陈立侨. 2014
[20]饲料中添加低聚木糖对凡纳滨对虾幼虾消化酶活力、肠道形态及细菌数量的影响. 陈晓瑛,王国霞,孙育平,陈冰,莫文艳,赵红霞,曹俊明,黄燕华.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蛤蜊岗不同贝龄四角蛤蜊数量性状的通径分析
作者:李昂;冯加岭;李加琦;唐玉泽;薛素燕;朱玲;张秀梅;毛玉泽
关键词:四角蛤蜊;形态性状;通径分析;相关分析
-
辽东湾蛤蜊岗四角蛤蜊和光滑河蓝蛤的能量收支及其养殖容量评估
作者:姜娓娓;白永安;袁明军;李伟伟;李昂;朱玲;毛玉泽;蒋增杰
关键词:蛤蜊岗;四角蛤蜊;光滑河蓝蛤;能量收支;养殖容量
-
脉红螺对不同贝类的摄食行为特征研究
作者:徐希震;房景辉;方建光;张志新;蒋增杰;张义涛;王军威;毛玉泽
关键词:脉红螺;摄食选择;摄食节律;摄食过程;摄食率
-
3种螺对养殖鲍外壳附着牡蛎的防除作用
作者:王英朴;李加琦;薛素燕;常丽荣;卢龙飞;张义涛;毛玉泽
关键词:皱纹盘鲍;筏式养殖;生物污损;润泽角口螺;疣荔枝螺;甲虫螺
-
2种养殖模式对鲍营养成分与低温胁迫响应的差异比较
作者:王英朴;李加琦;薛素燕;马占飞;常丽荣;卢龙飞;张义涛;毛玉泽
关键词:皱纹盘鲍;低温胁迫;心率;营养成分;底播养殖
-
牡蛎–海参筏式综合养殖可行性研究
作者:黄俊杭;房景辉;方建光;于瑞海;郑小东;毛玉泽;蒋增杰
关键词:仿刺参;长牡蛎;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生长;营养盐;水环境
-
海州湾不同养殖区紫贻贝的营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马占飞;薛素燕;李加琦;于文涵;张媛;张昌盛;王英朴;刘鲁雷;毛玉泽
关键词:海州湾;紫贻贝;生长;营养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