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单倍体工程化育种研究进展和展望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衡燕芳

作者: 衡燕芳;范开建;陈绍江;黎亮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单倍体;诱导系;染色体加倍;全基因组选择

期刊名称: 中国基础科学

ISSN: 1009-2412

年卷期: 2022 年 005 期

页码: 15-23,44

摘要: 单倍体育种技术以其诸多优势逐渐取代传统的系谱法成为玉米育种中的主要方法,单倍体的诱导、鉴别和加倍是该技术的3个关键环节。以诱导系作父本进行母本单倍体诱导是目前玉米单倍体的主要产生途径,单倍体加倍获得纯合双单倍体(DH)系。本文综述玉米单倍体诱导系选育、诱导性状遗传与生物学机制、单倍体自动化鉴别、高通量加倍以及育种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DH系生产的工程化水平极大提高,以及与其他现代育种技术尤其是全基因组选择技术的有机融合,将进一步改变育种模式,提升玉米工程化育种水平。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玉米黄绿苗标记单倍体诱导系"吉黄诱7号"的选育. 才卓,徐国良,张铭堂,于明彦,任军,代玉仙,李淑华,郭琦,刘小丹,杜金洹. 2020

[2]玉米单倍体育种关键技术的探讨. 岳尧海,周旭东,王敏,张志军,朱秀侠,张建新,马英杰. 2015

[3]8个玉米单倍体诱导系诱导率的配合力研究. 张如养,段民孝,赵久然,刘新香,邢锦丰,宋伟,王元东,张华生,张雪原,张春原. 2015

[4]玉米单倍体诱导系诱导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 张如养,段民孝,赵久然,刘新香,邢锦丰. 2016

[5]玉米单倍体加倍(DH)系籽粒性状表现的研究. 张铭堂,段民孝,赵久然,王元东,邢锦丰. 2009

[6]几个不同来源玉米单倍体诱导系诱导效果的研究. 蔡泉,曹靖生,史桂荣,郭晓明,张建国,赵伟,李树军,殷跃. 2012

[7]28份玉米单倍体诱导系的诱导率表现及聚类分析. 李高科,毛笈华,李春艳,李武,刘建华,于永涛,祁喜涛,文天祥,卢文佳,胡建广. 2016

[8]不同基因型玉米不同播期单倍体诱导效果初步研究. 刘德友,赵延明,刘治先,张海艳,丁照华,宋再华. 2010

[9]不同玉米单倍体诱导系杂交组合F1诱导率的评价. 杨继伟,王利锋,李晶晶,王浩,贾腾蛟,李会勇. 2024

[10]不同化学药剂对玉米单倍体诱导系诱导效果的影响初探. 王江浩,高增玉,张全国,陈希勇,赵爱菊,关中波. 2016

[11]不同基因型玉米单倍体诱导效果研究. 祁志云,杨华,邱正高,张亚勤,袁亮,蔡治荣,王楠,金川,李淑君. 2012

[12]不同基因型玉米单倍体诱导效果研究(英文). 祁志云,杨华,邱正高,张亚勤,李淑君,袁亮,蔡治荣,金川. 2013

[13]6个玉米单倍体诱导系诱导率的差异性研究. 张如养,段民孝,赵久然,刘新香,邢锦丰,王元东,张华生,CHANG Ming-tang. 2013

[14]玉米不同单倍体诱导系之间杂交组合诱导效果的研究. 丁舰舟,钱益亮,左晓龙,齐耀程,王俊,张玮,张云华,阮龙. 2016

[15]玉米单倍体加倍技术的研究进展. 张培风,王长彪,赵兴华,刘江,韩斌,路贵和. 2018

[16]利用玉米黄绿苗标记单倍体诱导系选育早期加倍双单系(EDH)的研究. 郭琦,于明彦,任军,代玉仙,李淑华,刘小丹,徐国良,才卓. 2020

[17]福建鲜食玉米单倍体诱导系的选育. 廖长见,谢迎春,林建新,张扬,林静,卢和顶,陈山虎,林海建. 2022

[18]单倍体的产生途径及其在作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相志国,海燕,康明辉,赵永英. 2011

[19]秋水仙素及辅助处理对小麦×玉米单倍体加倍的影响. 赵翠荣,唐清,王立峰,刘莹,杨青,彭萍,陈科海,左珍喜,余华强. 2014

[20]远缘杂交与半配合育种相结合培育彩色棉. 郭宝德,杨芬,牛永章,黄穗兰,冀丽霞.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