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喷雾器在茶园中的使用性能与效果对比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许姗姗
作者: 许姗姗;郭萧;彭萍;王晓庆;盛忠雷;林强;胡翔;庞晓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喷雾器;茶树;假眼小绿叶蝉;沉积分布;防治效果
期刊名称: 西南农业学报
ISSN: 1001-4829
年卷期: 2012 年 25 卷 06 期
页码: 2311-231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本研究从施药速度、用水量、漂移距离、雾滴沉积分布以及对害虫的实际防治效果等方面入手,对目前市面常见的4种喷雾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各器械雾滴在茶树上的分布均匀性以弥雾机最好,其它3种器械相差不大。在雾滴横向漂移方面,弥雾机最为严重,机动喷雾器和手动喷雾器漂移距离都比较短,但弥雾机地面总沉积量最小,对土壤污染较小,而手动喷雾器地面沉积总量最大;在施药速度方面机动喷雾器最快,但用水量也最大,手动喷雾器施药速度最慢,效率较低。从田间对假眼小绿叶蝉实际防效来看,弥雾机防效最好。其中,药后7 d,2000倍液浓度下,弥雾机的防效显著高于其它3种器械;药后14 d,1000倍液和2000倍液浓度下,弥雾机的防效显著高于电动喷雾器和手动喷雾器。
分类号: S491
- 相关文献
[1]4种喷雾器在茶树上喷雾效果比较. 陈丹,任广伟,王秀芳,王新伟,冯超. 2011
[2]3种手动喷雾器施药效果初报. 杜蕙,杨芳兰,郑果. 2008
[3]不同施药器械对烟蚜的田间防治效果研究. 杜卫民,罗定棋,张成省,孔凡玉,冯超. 2010
[4]茶园应用植保无人飞机的可行性评价. 楚博,罗逢健,罗宗秀,刘岩,楼正云,陈华才,蔡晓明. 2021
[5]假眼小绿叶蝉的发生规律及化学防治. 魏进,段婷婷,朱淮武,廖国会. 2011
[6]43.7%甲龙SC对茶树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效及安全性. 姚雍静,廖向前,曹雨,王家伦,陈娟,梁远发. 2013
[7]不同种植模式下茶假眼小绿叶蝉种群动态的调查. 汪云刚,李良静,冉隆珣,玉香甩,吴文伟,韩宝瑜,李忠美. 2010
[8]15%茚虫威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田间药效试验. 彭萍,王晓庆,林强,黄尚俊,胡翔,唐敏. 2010
[9]纱网遮阳茶树叶蝉为害调查. . 2009
[10]我国茶树假眼小绿叶蝉研究进展. 王庆森,王定锋,吴光远. 2013
[11]假眼小绿叶蝉地理种群的线粒体DNA 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及遗传分化硏究. 李乐,付建玉,肖强. 2013
[12]两种茶树害虫及其主要天敌的种群消长动态研究. 李盛华,王沅江,黄安平,康彦凯. 2016
[13]假眼小绿叶蝉地理种群的线粒体DNA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及遗传分化研究. 李乐,付建玉,肖强. 2013
[14]假眼小绿叶蝉地理种群的线粒体DNA 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及遗传分化研究. 李乐,付建玉,肖强. 2013
[15]茶树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抗性研究. 曾莉,王平盛,许玫. 2001
[16]茶树抗假眼小绿叶蝉的叶片解剖特征. 张觉晚,张贻礼,杨阳,王沅江. 1998
[17]假眼小绿叶蝉缨小峰的发生与寄生效果. 孙椒德,许德元. 1998
[18]利用HYSPLIT模型分析茶园假眼小绿叶蝉迁飞扩散行为. 高冬梅,皇甫佳一,郭萧. 2024
[19]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防治茶小绿叶蝉试验. 谭济才,李健权. 2003
[20]几种生物农药防治有机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效果. 高香凤,吴光远,曾明森,王庆森.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鳜弹状病毒糖蛋白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的表达与鉴定
作者:张彦冰;叶加鑫;孙威;刘晓丹;林强
关键词:鳜弹状病毒;糖蛋白;杆状病毒表达系统;重组杆状病毒
-
鳜弹状病毒N蛋白与鳜c-Myc互作调控谷氨酰胺代谢机制
作者:张秋爽;叶彩媚;牛银杰;林强;梁红茹;罗霞;李宁求;付小哲
关键词:鳜;鳜弹状病毒(SCRV);鳜c-Myc;蛋白互作;谷氨酰胺代谢
-
Rho A-Rock1信号通路对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感染的调控及作用
作者:谭有燕;牛银杰;李宁求;罗霞;林强;梁红茹;付小哲
关键词:脾肾坏死病毒;病毒复制;Rho A-Rock 1信号通路
-
山大齿猛蚁和日本弓背蚁对小地老虎的捕食行为
作者:高冬梅;皇甫佳一;郭萧
关键词:蚂蚁;地下害虫;小地老虎;致死率;捕食行为序列;天敌昆虫
-
纳米酶在农业方向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宝福;付小哲;林强;牛银杰;罗霞;梁红茹;李宁求
关键词:农业;食品;纳米酶
-
上海地区梨品种需冷量及需热量研究
作者:王晓庆;施春晖;蒋爽;朱涛;林雪君;李水根;骆军
关键词:梨品种;需冷量;需热量
-
木醋液的抑菌活性及其对连作番茄根际土壤微环境生态的影响
作者:肖健;谭俊杰;林泽毅;林强;杨尚东;谭宏伟
关键词:木醋液;番茄;连作障碍;抑菌活性;高通量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