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酶促褐变机理与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维宁
作者: 陈维宁;李旋;王文月;毕金峰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桃;酶促褐变;褐变机理;调控技术
期刊名称: 食品科学
ISSN: 1002-6630
年卷期: 2024 年 007 期
页码: 290-298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桃是我国古老的果品之一,极具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桃是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果实,采后贮运中内部易发生褐变,且桃加工中褐变速率快、程度高,较难控制,对果实品质和经济价值造成影响。目前针对桃加工褐变特征和机理研究的系统性不强,调控技术方法针对性不足,效果不明显。本文针对桃果实酶促褐变特征、机理、褐变关键因子及褐变调控手段等相关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并对桃酶促褐变调控技术进行梳理,旨在为桃贮藏及加工中酶促褐变的调控提供参考,促进桃鲜食和加工制品的品质提升。
分类号: TS255.3
- 相关文献
[1]淮山褐变机理及其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李山林,张雁,廖娜,钟立煌,王佳佳. 2022
[2]热烫方式对桃微观结构、酶促褐变及相关品质的影响. 刘园,肖广健,陈飞,丁胜华,何双,周辉,王蓉蓉. 2021
[3]桃采后品质劣变生物学及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周慧娟,张夏南,周讯,苏明申,杜纪红,李雄伟,张明昊,叶正文. 2024
[4]双孢蘑菇保鲜加工护色剂研究进展. 魏书信,王安建,田广瑞,王赵改. 2012
[5]荔枝果皮褐变机理与防褐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赵伟,王莉,张平,纪淑娟. 2002
[6]蝴蝶兰组织培养中褐变发生及控制的研究进展. 赵滢,杨树华,葛红. 2009
[7]水果酶促褐变生理研究进展. 杨巍,尹杰卉,高文民. 2012
[8]丝瓜多酚氧化酶及过氧化物酶酶学特性的研究. 康娟,庄尹宏,林碧英,温庆放,温文旭,朱海生. 2017
[9]植物中多酚氧化酶基因研究进展. 王丽,王万兴,索海翠,胡新喜,秦玉芝,李小波,熊兴耀. 2020
[10]马铃薯块茎酶促褐变及与相关生理指标的关系. 王丽,王万兴,索海翠,胡新喜,秦玉芝,曾璐,李小波,熊兴耀. 2019
[11]马齿苋提取物对鲜切苹果褐变的影响. 林青,周聪,李学进,李卢,李喜宏,李冀新. 2021
[12]马铃薯中多酚氧化酶酶促褐变及防控技术机制研究进展. 温雪珊,时月,郑煜焱,王瑞琪,马越,赵晓燕,张超. 2022
[13]绿豆芽防褐变技术的研究进展. 闫星羽,陈存坤,薛文通. 2021
[14]初始pH值对果糖-赖氨酸模型美拉德产物抑制香蕉酶促褐变相关性质的影响. 郑杰琼,李芬芳,袁德保,王必尊,金志强. 2012
[15]黄冠梨果皮多酚氧化酶的酶学特性. 龚新明,崔彦红,关军锋,李雪梅,张继澍. 2008
[16]苹果非硫护色技术研究. 林亲录,陈煦,黄中培. 2012
[17]马铃薯加工中褐变的影响因素及其应对措施. 王海艳,王立春,田国奎,娄树宝,徐洪岩,李凤云,郝智勇. 2014
[18]黄金梨CA贮藏中果心褐变与相关理化因子的关系. 石磊,阎根柱. 2019
[19]葡萄糖-赖氨酸美拉德产物分级组分对香蕉酶促褐变的抑制. 刘以道,周娅,李芬芳,袁德保,李奕星,郑晓燕,谭琳,陈娇,金志强. 2013
[20]基于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不同马铃薯酶促褐变评价. 陈明俊,罗小波,曹贞菊,尹旺,阳腾,舒启琼,张恒,李飞.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果胶-蛋白质复合体系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
作者:谢晋;吕健;王凤昭;吕明月;毕金峰
关键词:果胶;蛋白质;相互作用;复合体系;应用
-
水果及其制品滋味特征及调控方法研究进展
作者:张雅欣;李旋;胡佳星;毕金峰;刘霞
关键词:水果;滋味;机理;特征;调控
-
脉冲超声对灰枣片理化及超声液特性的影响
作者:王凤昭;吕明月;吕健;陈芹芹;毕金峰
关键词:脉冲超声;灰枣;超声液;持续时间;可溶性固形物
-
非浓缩还原苹果汁贮藏期颗粒稳定性与果胶结构相关性研究
作者:付劭杰;毕金峰;曹风;刘梦;姜溪雨;陈宇航;陈文艺;刘璇
关键词:非浓缩还原苹果汁;贮藏期;颗粒稳定性;果胶
-
我国大豆种业科技创新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作者:王文月;姚志鹏;于洋;葛毅强
关键词:大豆;粮饲安全;产业现状;种业科技创新;问题短板;对策建议
-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的特色寒地浆果滋味品质分析
作者:张雅欣;李旋;胡佳星;刘霞;毕金峰
关键词:风味物质;电子舌;感官分析;浆果;滋味特性
-
打孔和划痕预处理对蓝莓粒真空冷冻干燥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作者:李原;毕金峰;马有川;冯舒涵;郭玉霞;易建勇
关键词:真空冷冻干燥;蓝莓;预处理;质构;多孔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