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高原地区杏鲍菇栽培技术要点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向军
作者: 张向军;王海燕;张小芬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内蒙古;杏鲍菇;栽培技术
期刊名称: 现代农业
ISSN: 1008-0708
年卷期: 2012 年 08 期
页码: 16
摘要: 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又名刺芹侧耳,其菌肉肥厚,质地脆嫩,具有杏仁香味和味如鲍鱼的口感,适合保鲜、加工和烹调,极受消费者欢迎。是一种品质优良的珍稀食用菌。文章将内蒙古高原地区杏鲍菇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一些总结分析。
分类号: S646
- 相关文献
[1]杏鲍菇菌糠栽培双孢蘑菇产量和品质研究. 谈峰. 2018
[2]杏鲍菇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张桂香. 2004
[3]工厂化袋栽杏鲍菇液体菌种制作与应用. 林金盛,蒋宁,李辉平,侯立娟,曲绍轩,张晓华,马林. 2017
[4]瓶栽杏鲍菇菌种制作技术浅析. 周峰,李正鹏,尚晓冬,宋春艳,李巧珍,谭琦,李玉. 2017
[5]杏鲍菇栽培原辅材料研究. 周峰,李正鹏,尚晓冬,宋春艳,李巧珍,谭琦,李玉. 2017
[6]高品质桑枝杏鲍菇栽培技术. 吴劲轩,夏文银,蒲军,张浩仁,夏川林,王香君,殷浩. 2024
[7]冷库杏鲍菇高产栽培技术. 韦仕岩,郑峰,陈丽新,王灿琴. 2005
[8]拉萨杏鲍菇引种栽培技术研究. 熊卫萍,强巴卓嘎,李艳峰,红英,洛桑,白玛旦增,永毛. 2008
[9]杏鲍菇桑枝栽培技术. 刘学锋. 2010
[10]杏鲍菇“国森一号”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沈学香,王瑞娟,尚晓冬,李玉,周峰. 2018
[11]中药渣栽培杏鲍菇技术. 曹德宾. 2009
[12]杏鲍菇菌株栽培比较试验初报. 魏善元,董景奎,何成文. 2010
[13]水和调理剂对杏鲍菇工厂化栽培二次出菇影响的研究. 谈峰,张健,李敏,李玉娟,王莹,许建民. 2015
[14]巨菌草栽培杏鲍菇关键技术及其研发方向. 陈旭,杨仁德,杜慕云,朱森林,曾茜,李剑. 2016
[15]酱香白酒糟栽培杏鲍菇菌株及培养基配方筛选. 魏善元,杜慕云,李剑,陈旭,朱森林,吴小波,王小波,张爱华,杨仁德. 2016
[16]不同皇竹草配比培养料栽培杏鲍菇效果研究. 朱森林,张爱华,魏善元,陈旭,杜慕云,李剑,杨仁德. 2016
[17]适宜甘蔗渣栽培的杏鲍菇菌株筛选. 杨杰仲,郑治洪,曾茜,廖敏会,卢颖颖,张金霞,魏善元. 2019
[18]意杨加工下脚料栽培杏鲍菇技术研究. 汪国莲,陈明. 2007
[19]杏鲍菇杂交F_1代群体部分性状遗传分化研究及F82菌株的选育. 李红梅,尚晓冬,谭琦,潘迎捷. 2009
[20]不同出菇方式对杏鲍菇子实体产量及质量的影响. 高颖,李莉,周建树,陈飞,于广峰,柴林山.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广西赤苍藤种质资源调查与表型多样性评价
作者:黄诗宇;张向军;杨天为;田姗姗;张尚文
关键词:赤苍藤;种质资源;调查;表型性状;种质评价
-
基于正交实验的赤苍藤组培快繁体系建立
作者:张尚文;黄诗宇;杨天为;李婷;张向军;高曼熔
关键词:赤苍藤;组培快繁;无菌苗;愈伤组织;诱导与增殖
-
猪肺炎支原体通过抑制SPLUNC1功能破坏呼吸道炎性反应平衡
作者:王海燕;张珍珍;倪博;刘蓓蓓;冯志新
关键词:猪肺炎支原体;支原体-宿主相互作用;炎性反应;SPLUNC1
-
黑木耳菌丝老化过程中生理酶变化及其与胞外酶相关性分析
作者:庞杰;于传宗;李亚娇;王海燕;孙国琴
关键词:黑木耳菌丝体;老化;生理酶;胞外酶
-
猪肺炎支原体乳酸脱氢酶在诱导猪支气管上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作者:王吉英;尹蕊如;谢星;王海燕;刘胡栋;胡辉;熊祺琰;冯志新;邵国青;于岩飞
关键词:猪肺炎支原体(Mhp);乳酸脱氢酶(LDH);猪支气管上皮细胞(PBEC);凋亡
-
基于明尼苏达沙门氏菌Re595脂多糖低毒改造的外膜囊泡佐剂活性研究
作者:张嘉雯;尹文竹;王海燕;张金秋;邓碧华;卢宇;周明旭;马芳
关键词:外膜囊泡;免疫佐剂;脂多糖;内毒素活性;基因编辑
-
高压电晕电场诱变野生草原黑蘑原生质体的初步研究
作者:马凤丽;李亚娇;刘超雄;孙国琴;马健波;王海燕;郭九峰
关键词:草原黑蘑;高压电晕电场;原生质体;诱变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