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线粒体不育基因CoxⅡ和atp6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邓明华

作者: 邹学校;霍金龙;文锦芬;朱海山;张竹青;赵凯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辣椒;核质互作雄性不育;coxⅡ基因;atp6基因;线粒体DNA

期刊名称: 西北植物学报

ISSN: 1000-4025

年卷期: 2010 年 30 卷 10 期

页码: 1935-194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辣椒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9704A、保持系9704B和恢复系9701(简称"三系")为材料,根据GenBank报道的茄科作物线粒体CoxⅡ和atp6基因编码序列分别设计引物,PCR扩增辣椒"三系"线粒体DNA目的基因片段,研究辣椒"三系"线粒体DNACoxⅡ和atp6基因的差异及与雄性不育的关系。结果表明:从辣椒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中扩增到两个基因的部分序列atp6-706和CoxⅡ-708,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FJ986191和FJ986190,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分离的atp6-706和CoxⅡ-708片段与GenBank报道的茄科作物线粒体CoxⅡ和atp6基因的相似性高达95%以上;在保持系和恢复系中均未能扩增到任何序列,说明辣椒雄性不育系的CoxⅡ和atp6基因与保持系和恢复系在线粒体DNA水平上存在差异,这种结构上的变化暗示可能与辣椒雄性不育相关。

分类号: S641.3

  • 相关文献

[1]辣椒新品种辣优16号的选育. 黄贞,常绍东,邹集文,刘玉平,何自福,郭爽. 2016

[2]辣椒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呼吸速率研究. 文锦芬,邹学校,何长征,刘志敏,周群初. 2009

[3]辣椒核质互作雄性不育三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 王恒明,王得元,李颖,郭汉权. 2003

[4]辣椒新品种‘辣优13号’. 黄贞,邹集文,常绍东,刘玉平,郭爽,何自福. 2015

[5]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线粒体DNA差异的SRAP分析. 袁稳,吴国平,王述彬,刁卫平,刘金兵,潘宝贵,戈伟. 2012

[6]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其保持系线粒体DNA的RAPD分析. 王述彬,罗向东,戴亮芳,陈劲枫,刘金兵,潘宝贵. 2008

[7]辣椒“三系”线粒体DNA的RAPD分析. 文锦芬,邹学校,朱海山,张竹青,赵凯. 2010

[8]大豆细胞质COXⅡ基因的分离及序列分析. 吴丽丽,唐月异,赵洪锟,董英山,李启云,赵丽梅,王庆胜. 2008

[9]红麻线粒体基因atp6过表达载体的构建与转化. 韦美玲,廖小芳,李枝玲,周步进,郑杰,孔祥军,刘一丁,李宏伟,周瑞阳. 2019

[10]紫稻(Oryza sativa L.)线粒体ATP合成酶atp6基因转录本RNA编辑. 魏磊,费震江,丁毅. 2010

[11]牦牛ATP6和ATP8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吴晓云,阎萍,梁春年,郭宪. 2011

[12]大葱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atp6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王清华,张荣亭,贾述娟,高莉敏. 2021

[13]洋葱atp6基因的克隆与系统进化分析. 王振宝,霍雨猛,缪军,高莉敏,刘冰江,杨妍妍,吴雄,程斐. 2014

[14]基于Label-free方法分析甜菜雄性不育分子机理. 牟英男,白晨,李晓东,韩平安,张辉. 2018

[15]质核互作型红麻雄性不育系细胞学形态观察. 李建军,唐慧娟,陈艳翠,陈安国,黄思齐,李德芳. 2015

[16]质核互作型红麻雄性不育系LC0301A的选育. 李德芳,李建军,陈安国,唐慧娟,黄思齐. 2013

[17]小麦核质互作杂交种农艺性状和籽粒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 李燕红,高世庆,任扬,张俊杰,都晶晶,高聪,王军卫,马守才,宋瑜龙,张改生,牛娜. 2021

[18]线粒体DNA在动物起源进化和遗传多样性中的应用. 肖海霞,帕热哈提江·吾甫尔,玉山江,王兵强,努力古丽·塔力甫汗,丁旭,托乎提·阿及德. 2015

[19]线粒体DNA的研究与应用. 熊庆,刘作易,喻子牛. 2002

[20]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线粒体COⅠ、COⅡ基因组织结构差异的分析. 汪训明,王韫珠,卓德艮. 198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