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桂蕉9号不同类型种苗对植株生长、产量及枯萎病发病率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田丹丹

作者: 田丹丹;李朝生;韦绍龙;覃柳燕;何章飞;韦莉萍;周维;李佳林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桂蕉9号;抗枯萎病;不同叶龄二级组培苗;吸芽苗;农艺性状;枯萎病发病率

期刊名称: 中国果树

ISSN: 1000-8047

年卷期: 2023 年 011 期

页码: 76-8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通过在香蕉枯萎病重病区种植抗枯萎病香蕉品种桂蕉9号不同类型种苗并结合施用复合微生物菌肥,研究其对植株生长、产量及香蕉枯萎病发病率的影响,为桂蕉9号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种植桂蕉9号不同类型种苗对植株抽蕾时的假茎高度、假茎基围以及采收时的单穗重和第3梳果指数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但对植株采收时间和香蕉枯萎病发病率的影响差异显著;种植吸芽苗的采收时间比二级组培大苗早26 d左右,种植二级组培大苗的采收时间比二级组培小苗早32 d左右;种植吸芽苗的香蕉枯萎病发病率最低,其次为二级组培大苗,种植二级组培小苗的香蕉枯萎病发病率最高;施用复合微生物菌肥只影响香蕉枯萎病发病率,与不施用菌肥的植株相比,种植二级组培小苗、二级组培大苗、吸芽苗的香蕉枯萎病发病率分别下降14.79%、21.73%、25.10%,且三者之间差异显著.因生产上用吸芽苗进行种植比较麻烦,为缩短抗枯萎病香蕉品种生育期、降低其枯萎病发病率,建议种植二级组培大苗并配合施用复合微生物菌肥.

分类号: S667.9

  • 相关文献

[1]贡蕉不同类型种苗对植株生长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殷晓敏,连子豪,陈弟,王丽霞,刘永霞,何应对. 2023

[2]香蕉抗(耐)枯萎病新品种桂蕉9号的选育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黄素梅,韦莉萍,韦弟,李朝生,覃柳燕,田丹丹,张进忠,周维. 2016

[3]抗枯萎病香蕉品种'桂蕉9号'栽培技术规程. 黄素梅,李朝生,韦弟,覃柳燕,龙盛风,田丹丹,周维,韦莉萍,何章飞,黄曲燕,刘挺燕,韦绍龙. 2020

[4]抗(耐)枯萎病香蕉新品种桂蕉9号在广西的种植表现. 韦弟,韦绍龙,韦莉萍,周维,覃柳燕,田丹丹,李佳林,黄典红,黄素梅,李朝生. 2021

[5]抗(耐)枯萎病香蕉品种桂蕉9号在香蕉连作地的试种表现. 沈平,陈家慧,吴启军,黄金勇,黄英兰,韦绍龙,黄素梅. 2021

[6]西瓜抗病新品种西农10号的选育. 焦定量,王鸣,段爱民,张艳宁,李长缨,黄国清. 2002

[7]甘蓝枯萎病抗性基因FOC1序列分析及抗性相关变异位点分析. 雷蕾,马建,吕红豪,颉建明,郁继华,康俊根. 2016

[8]西瓜抗枯萎病育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研究. 许勇,张海英,康国斌,王永健,陈杭. 2000

[9]高抗枯萎病西瓜新品种‘龙盛佳力’. 王喜庆,贾云鹤,闫闻,付永凯,尤海波,李冬艳,赵景超. 2023

[10]抗枯萎病早花粉蕉突变体的筛选与鉴定. 赵明,邹瑜,莫天利,黄相,龙芳,武鹏,何海旺. 2023

[11]抗枯萎病早熟优质春甘蓝新品种'YR中甘21'. 吕红豪,杨丽梅,方智远,张扬勇,庄木,刘玉梅,孙培田,王勇,季家磊,李占省,韩风庆. 2021

[12]99份长荚豇豆种质资源及其枯萎病抗性相关分析研究. 刘琴,黄伟康,符启位,黄国宋,朱朝华,孔祥义,罗丰. 2022

[13]津园黄瓜新品种. 孟攀奇. 2005

[14]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中棉所71选育报告. 杨代刚,周晓箭,周关印,匡冬萍,孟清芹,王海风,裴小雨,马雄风. 2010

[15]3个抗枯萎病香蕉品种在钦州市的引种评价. 周洁琼,刘慧,雷建姣,劳家喜. 2022

[16]抗枯萎病宝岛蕉早花突变体的筛选与鉴定. 赵明,龙芳,武鹏,莫天利,黄相,苏祖祥,魏守兴,邹瑜,张欣,林志城. 2024

[17]设施专用小西瓜品种朝霞的选育. 徐志红,徐永阳,邢燕,赵光伟,孔维虎,张健. 2013

[18]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研究成果介绍(一)甘蓝枯萎病综合防治技术. 谢丙炎. 2013

[19]高抗枯萎病香蕉新品种‘中热1号’. 张建斌,金志强,徐碧玉,王卓,王静毅,贾彩红,苗红霞,郑云柯,刘菊华. 2024

[20]秋甘蓝新品种‘中甘596’. 王勇,杨丽梅,方智远,张扬勇,季家磊,吕红豪,庄木,刘玉梅,李占省,韩风庆.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